奧陶紀

ㄠˋㄊㄠˊㄐㄧˋ

ào táo jì

解釋

古生代的紀,約當四億四千萬年前至四億九千五百萬年前的期間。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奧陶紀(Ordovician,符號O)是地質時代中顯生宙古生代的第二個紀,約開始於4.85億年前,結束於4.43億年前. 1879年,地質學家將莫企遜廣義的志留紀下層定義並命名爲奧陶紀 . “奧陶”(Ordovices)之名來自英國威爾士一古代凱爾特人部落. 「奧陶紀」之譯名最早見於由章鴻釗和翁文灝(1916) 編寫的《地質研究所師弟修業紀》,後被地質工作者廣泛使用,包括日本學者(1929)、山成不二(1925)等 . 直到1960年,奧陶紀的定義才正式獲得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認可. 奧陶紀由於淺海廣佈、氣候適合,浮游生物的種類和數量都出現了爆發式的增長 ,因此海生無脊椎動物進一步繁盛,分異更爲顯著,佔絕對優勢. 淺海滋生着底棲的三葉蟲、腕足類、腹足類、介形類、海百合、海林檎、苔蘚蟲、珊瑚、海綿類、喙殼類、角石類、牙形石、幾丁石、層孔蟲等. 深水、滯流靜水海域不適合底棲生物生存,海面漂浮着筆石類、有薄殼的纖小動物,如葉蝦類,這些可以順洋流漂浮,成爲廣佈的化石. 筆石最早出現於寒武紀中期,在奧陶紀大量繁盛,主要營漂浮方式,分佈廣,演化快、容易保存,是奧陶紀重要的分層化石...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721f5d4a2b661f57d34159ecdd89a6ca 3e27301aa1cf63322a658daefd5da6e011d2bac8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