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科

ㄨˇㄎㄜ

wǔ kē

解釋

舊時選拔武官的科舉考試。唐武則天長安二年設武舉,為武科之始。以後歷朝皆因襲之,但不定期舉行,至明代中期始定武鄉試、武會試之制。清代沿襲,考試科目為馬箭、步箭、弓、刀、石,均名外場,又以默寫武經為內場。清光緒二十七年廢止。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武舉是中國、朝鮮、越南科舉考試制度中的武科,目的是選拔軍事人才. 源自中國,由武則天於公元702年開始推行,考試內容包括箭、弓、刀、石等. 以後宋、明等朝都有武舉,至清朝時改稱武科. 中國歷史上武舉一共進行過約五百次. 相對於文科舉,武科舉較為不受重視. 歷朝的武舉時而被廢,時而恢復. 相對於文科考試,中武舉者稱爲武舉人,武舉第一則稱為武狀元. 同文科舉一樣,武舉亦有作弊案件,雖然比較不嚴重. 唐代的武舉主要考舉重、騎射、步射、馬槍等技術;此外對考生外貌、體格亦有要求,要「軀幹雄偉,有將帥之姿者」. 宋仁宗以來便有武舉制度. 每舉率七十人赴省試. 前期軍頭引見司於內弓箭庫試驗弓馬,於別所附試程文七書義五道、兵機策二道. 榜首為補保義郎,與巡檢差遣. 宋代時規定武舉不能只有武力,要「副之策略」,問孫武兵法等. 宋室渡江以後,試弓馬於殿前司. 每舉登第者率20人. 淳熙二年三月乙已,詔武舉第一人為補秉義郎,堂除諸軍計議官. 七年,改武舉殿試第一名與御前同正將,三名以上同副將,五名以上及省試魁同準備將,始為中舉者即從軍之先例. 武舉出身的人士,亦有「絕倫」的評價標準....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642305087e65a98febe550bca397879e 3e24a487f569ab933d26db97569434258f05ba45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