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ǐ zi
1.片刻、短時間。《程乙本紅樓夢》第三二回:「纔說了會子閒話兒,又瞧了會子我前日黏的鞋幫子。」也作「一會兒」。
2.時候。《紅樓夢》第一一回:「這會子我要到太太那裡去,不得和你說話兒。」也作「一會兒」。
會子是中國南宋時期的紙幣,紹興三十年(1160年)於臨安首度發行. 紹興末年,南宋政府銅錢緊缺,開始以票據「會子」應付開支,先在臨安地區使用,叫「東南會子」. 紹興三十年(1160年)二月,錢端禮為臨安太守,仿照四川發行的交子,將會子官辦 ,「許於城內外與銅錢並行. 」南宋正式成立行在會子務 ,發行會子,分一貫、二貫、三貫,在東南各路流通,又稱“東南會子”. 由戶部侍郎錢端禮主持該事,會紙取於徽、池,續造於成都、臨安,“仍賜左帑錢十萬緡為本. ” 政府發行會子後,經反復嘗試,最後訂立「錢會中半制」,即政府開支以一半銅錢、一半會子支付. 實行「錢會中半制」是為了維持會子信譽,防止貶值. 部份地區,如兩浙東西路、江南東西路、湖南等,亦發行會子,逐漸流行,成為主要貨幣,銅錢開始消失,人們也用會子標價. 孝宗時軍費膨脹,政府進一步增發紙幣. 增發的紙幣無法全部在臨安兌換銅錢,政府下令「都督府會子」(又叫「淮南交子」)和「湖北會子」分別在建康和鄂州兌錢,以免加深臨安錢荒,防止其他地方的會子流入京城. 孝宗一度下令江北不可使用東南會子,但此舉妨礙商人貿易,後來江北亦可使用東南會子,但不可兌...閱讀更多
huì zǐ
1.南宋的一種紙幣。初由民間發行,後改由戶部印行。《宋史.卷一八一.食貨志下三》:「儲見錢,於城內外流轉,其合發官錢,並許兌會子輸左藏庫。」
2.有憑證的紙條或帖子。《董西廂》卷五:「若使顆硃砂印,便是偷情帖兒、私期會子。」
MD5 | SHA1 |
---|---|
4e16dd11166c25f2a0a86e743bd3cf24 | 3d5b2d28a65fd1b1a1df5729112c2891f8e603ee |
什麼是雜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