惑星

ㄏㄨㄛˋㄒㄧㄥ

huò xīng

解釋

「行星」的日文漢字。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行星(planet;planeta),通常指自身不發光,環繞著恆星的天體. 其公轉方向常與所繞恆星的自轉方向相同 (由西向東). 一般來說行星需具有一定質量,行星的質量要足夠大(相對於月球)且近似於圓球狀,自身不能像恆星那樣發生核聚變反應. 2007年5月,麻省理工學院一組空間科學研究隊發現了已知最熱的行星(2040攝氏度) . 隨著一些具有太陽大小的天體被發現,「行星」一詞的科學定義似乎更形迫切. 歷史上行星名字來自於它們的位置(與恆星的相對位置)在天空中不固定,就好像它們在星空中行走一般. 太陽系內肉眼可見的5顆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早在史前就已經被人類發現了. 16世紀後日心說取代了地心說,人類瞭解到地球本身也是一顆行星. 望遠鏡被發明和萬有引力被發現後,人類又發現了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2006年後被排除出行星行列,2008年被重分類為類冥天體,屬於矮行星的一種)還有為數不少的小行星. 20世紀末人類在太陽系外的恆星系統中也發現了行星,截至2013年7月12日,人類已發現2000多顆太陽系外銀河系中的行星. * 在中國,根據西漢《史記、曆書》記載「黃帝考定星曆...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af38123f341247e0b1947a114f59527a 3ccda60a3e3045045f3270dde65630f6882cfb61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