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韻

ㄅㄨˋㄩㄣˋ

bù yùn

解釋

仿他人的詩,依其作韻腳的原字及先後次第寫詩唱和。始於唐,大盛於宋。也稱為「次韻」。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次韻,又稱步韻,是和韻的一種. 和韻有同韻與次韻之分. 同韻容易一些,只要和詩的韻同即可,不必考慮韻的前後次序. 而次韻不但要求同韻,且韻的前後次序也必須相同. 次韻始於元稹、白居易,後皮日休、陸龜蒙也如此跟隨. 到了宋代蘇軾、黃庭堅後,風行一時,成為詩的一種體式. 張表臣《珊瑚鉤詩話》:『前人作詩,未始和韻. 自唐白樂天為杭州刺史,元微之為浙東觀察,往來置郵筒倡和,始依韻,而多至千言,少或百數十言,篇章甚富. 』 吳喬《答萬季埜詩問》:『和詩之體不一,意如答問而不同韻者,謂之和詩;同其韻而不同其字者,謂之和韻;用其韻而次第不同者,謂之用韻;依其次第者,謂之步韻(亦稱次韻). 步韻最困人,如相敺而自縶手足也. 蓋心思為韻所束,而命意佈局,最難照顧. 今人不及古人,大半以此. 嚴滄浪已申斥之,而施愚山嘗曰:「今人祗解作韻,誰會作詩?」此言可畏. 』...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b6143e2decd5993fdfedf42b80b0a0b8 3bbaefea727260d4dd95666328c7a4d076b43d8f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