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部

ㄌㄧˇㄅㄨˋ

lǐ bù

解釋

古代官署。漢時為尚書的客曹,至北周始稱為「禮部」。隋、唐以後為六部之一。掌禮儀、祭祀、貢舉、學校、宗俗教化、接待外賓之事,禮部尚書為其長官。清以後改為典禮院。《儒林外史》第一回:「此一條之後,便是禮部議定取士之法。」也稱為「春臺」、「春官」。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禮部是中國古代官署之一,六部之一. 其長官爲禮部尚書. 南北朝北周時開始設立,在《周禮》中相當於春官,其長官禮部尚書,有時以“大宗伯”爲代稱. 隋唐時已有禮部,為六部之一,掌禮部、祠部、主客、膳部. 其後歷代相沿,長官為禮部尚書,檢查吉、嘉、軍、賓、兇五禮之用,並管理全國學校、科舉考試,和藩屬和外國之往來事. 禮部下設四司,明清皆爲:儀制清吏司,掌嘉禮、軍禮及管理學務、科舉考試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禮、凶禮事務;主客清吏司,掌賓禮及接待外賓事務;精膳清吏司,掌筵饗(宴席)廩餼(糧食)牲牢(牲畜)事務. 四司之外,清設有鑄印局,掌鑄造皇帝寶印及內外官員印信. 會同四譯館,掌接待各藩屬、外國貢使及翻譯等事.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宣佈“仿行憲政”,將原設之太常寺、光祿寺、鴻臚寺併入禮部. 禮部內部機構中添設承政、參議二廳,儀制、太常、光祿三司及禮器庫、禮學館. 宣統三年(1911年),將禮部改爲典禮院,成爲清政府專管朝廷壇廟、陵寢之禮樂及製造典守事宜,並掌修明禮樂、更定章制的機關. 唐代禮部乃是承襲隨代舊制,歸屬在尚書省之下的六部之一,職責為「掌天下禮儀、祭享...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0d5bb49d7cafc12311204449b3d01ae2 3a71197ba31b3fab2b671255230ec9d2c76e7bc8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