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作

ㄌㄨㄣˊㄗㄨㄛˋ

lún zuò

解釋

在同一塊田地裡,按一定的順序輪換種植不同作物的耕作方法。用於恢復和提高地力,減少病害和雜草,增加產量。並滿足小農經濟、提高生態環境的多元性。自從家鄉農地輪作以後,農地的產能較前好了許多。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在同一塊田地裡,按一定順序種植不同作物的耕作方法。可分為時間及空間的輪作兩種。主要功能是避免該地因長期播種同一作物而使土壤沃力衰竭、滋生有害病菌,並滿足小農經濟、提高生態環境的多元性。也作「輪種」、「輪栽」。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輪作也稱輪耕,是指在同一塊土地輪流種植不同的作物,例如蕪菁或苜蓿,有助減少土壤侵蝕、保持土地肥力及增加產量. 不同作物通常對特定養分需求不同,輪流種植不同作物甚至可補充特定養分;例如豆科植物具有根瘤菌,可以將大氣的氮固定到土壤,從而提高土壤的肥力,使其他類型作物提高產量. 此外由於害蟲通常只會侵襲特定植物,輪流種植不同作物可中止害蟲的生長週期,減少蟲患. 輪作可避免連作(連續多季種植同一作物)的諸多缺點. 農學家早已認識到合適的輪作——如在春季種植用作飼料的作物,而非種植供人食用的穀物——能恢復或保持土地的肥力. 早在公元前6000年,古代近東的農民已會交替種植豆科植物和穀物. 二圃制將土地分為兩半,一半休耕,一半耕作,逐年調換. 歐洲約在公元9世紀逐漸以三圃製取代二圃制. 從中世紀晚期到20世紀,歐洲農民均使用三圃制,將土地分為三塊. 一片在秋季種植裸麥或小麥,在春季則種植燕麥或大麥. 另一片則種植豌豆、小扁豆等豆科植物. 最後一片則休耕. 三片土地輪換,使得一片土地每隔三年就得以休耕恢復肥力. 在二圃制下,只有二分之一的土地會種植作物,而在三圃制下則有三分之二...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ad38f6270fa279c6c0cb34cfec1960b9 3910bf879df784a99c16ef034b8f0b866779d80c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