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曲

ㄙㄢˇㄑㄩˇ

sǎn qǔ

解釋

沒有科白而只供清唱的曲子。盛於元代,又分小令與散套二種。散曲是和劇曲相對的,它相當於詩歌,劇曲則是一種戲劇。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對劇曲而言,凡無科白而只供清唱的,稱為「散曲」。盛於元代,又分小令與散套二種。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散曲是元代中國所流行、配上歌詞的樂曲,與雜劇合稱為元曲. 散曲與雜劇不同的是,散曲唱而不演,用作清唱,不能伴演. 元代散曲的興起,源於詞的衰落與文體本身的發展. 宋室南渡,漢族傳統文化中心南移,在北方宋詞減弱了勢力,民間俗謠俚曲於是大量湧現,而為文人創作所吸收. 散曲的興起源於外樂的影響. 當時外樂番曲傳入,而南北語音不同,俗語方言互異,因此北方需要一種新的詩體. 散曲的興起,亦源於元代漢族知識分子遭受歧視,士人藉散曲抒發其抑鬱感慨之懷. 體制上散曲分小令、帶過曲和套數三種. 小令形式短小,語言精鍊,是單行曲子. 小令的字數、句數、句子長短、用字平仄、押韻位置、韻腳,都按曲牌規定,另有題目. 小令常用襯字,在曲牌規定的正文之外可自由加添,襯字用小字以示不同. 音樂上,小令曲譜有定調,每首小令隸屬某一宮調. 音律上,曲用韻較寬,平上去三聲可以互協,全曲須一韻到底. 作曲使用仄聲字,要嚴格區分上聲和去聲. 與宋詞小令的區別: 宋詞小令有字數限制,一般字數在58字以內的稱爲小令,而元曲小令沒有嚴格的字數要求,只要沒有多個曲牌都稱爲小令. 作者作完一曲,意猶未盡,...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1f5fc58d9ccf1499cf7a1c99011cd740 383ad90f4a4f4da3bd06434789edc406b4f5a9cd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