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實論

ㄔㄥˊㄕˊㄌㄨㄣˋ

chéng shí lùn

解釋

佛教典籍。二十卷(或十六卷)。印度訶利跋摩著,後秦鳩摩羅什譯。成實論是從小乘空宗過渡至大乘空宗的作品。此論從傳譯以來,至唐初之間曾起廣大的影響,成實師分布南北,可惜唐代以後無人研習,所以舊注也全都失傳了。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成實論》 ,共十六卷,印度訶梨跋摩(Harivarman)所著,成實宗的主要論典. 由姚秦鳩摩羅什由梵文譯為漢文. 《成實論》講說如來教法,經、律、論三藏中的「真實義」,故名《成實論》. 作者訶梨跋摩,劉宋時又譯作〝師子鎧〞,從說一切有部的究摩羅陀出家,後至華氏城與大眾部僧共住,「研心方等」,在論中明白說到了提婆的『四百觀論』,説明他在此時也研讀了大乘經論. 他繼承經部鳩摩羅羅陀的思想,但羅陀是標準的譬喻者,而訶黎跋摩已大小兼學,著重於義理的立破,思想自由,表現出獨到的立場 . 說一切有部一般主張我空法有,承認無我所有,從法體的意義上看,心法、法體類似有我的存在. 《成實論》則主張我空法空,從一切空的觀點上看,類似大乘,然而將空說成虛無的一點上,又與大乘義不一樣. 《成實論》的空,是從真實上說的,俗諦上則諸法是有,因而有二諦說. 在俗諦上分類,諸法有五位八十四法,根據析空觀分析可達到原子程度,分析心到達一剎那. 如此証於空義,就進入涅槃. 大乘的空觀是即空觀,與析空觀不同. 《成實論》是屬於那個部派,自古即有種種的異說. 隋唐以前,《成實論》被視為大乘論,但隋唐以後判定為...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507c20e14f0fbd4ab87954e076221c0a 376f74a4dff63b597b818d0f875d0609951461f6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