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凍

ㄕㄨㄤㄉㄨㄥˋ

shuāng dòng

解釋

氣溫降到攝氏零度以下使植物體受到凍害的天氣現象。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霜是水蒸氣(也就是氣態的水)在溫度很低時,一種凝華現象,跟雪很類似. 嚴寒的冬天清晨,戶外植物上通常會結霜,這是因為夜間植物散熱的慢、地表的溫度又特別低、水蒸氣散發不快,還聚集在植物表面時就結凍了,因此形成霜. 科學上,霜是由冰晶組成,和露的出現過程是雷同的,都是空氣中的相對濕度到達100%時,水分從空氣中析出的現象,它們的差別只在於露點(水蒸氣液化成露的溫度)高於冰點,而霜點(水蒸氣凝華成霜的溫度)低於冰點,因此只有近地表的溫度低於攝氏零度時,才會結霜. 在寒帶地區、高山地區的農業災害中,霜害是常見的名詞,為了避免蔬菜結霜之後被凍壞,多需倚賴溫室栽培的技術來增加農產量. 在中國節氣中,每年陽曆10月23-24日之間是霜降. 如果一個固體表面變冷至低於周圍空氣的露點及它的表面比冰點冷,霜會在其表面形成. 霜會組成針狀體的冰,在固體表面形成. 晶體的大小會根據時間、溫度和可獲得水蒸汽的數量而有所不同. 「霜箭」會可能基於風向而形成. 在一般情況下,形成霜的沉積面必冷於周圍的空氣. 例如當潮濕的空氣從地面上升,霜可能在冷的木製行人道的裂縫周圍形成. 霜往往在有低熱容和高輻射率...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f7f08ff29668ff35ba14c57fb03a8b90 368ae195e3c607169f3c908d2e8e90eb70e4630b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