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誅

ㄗㄨˊㄓㄨ

zú zhū

解釋

因一人有罪而導致整個家族被誅滅。唐.韓愈〈平淮西碑〉:「天子明聖,不順族誅,順保性命。」《新五代史.卷五○.雜傳.王峻傳》:「是時巖方用事,筠因以峻遺巖,梁亡,巖族誅,峻流落民間。」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族誅是一種將受刑人連坐其族處以死刑,為古代社會的殘酷刑罰. 而族就是有血緣關係的親屬之合稱 . 此刑法亦針對以家庭為本位傳統社會,例如古時的中國 . 當其中一位家庭成員犯下通敵叛國、欺君犯上、密謀造反等滔天死罪時,當權者為免除後患、斬草除根就會對犯事者施行此嚴刑以鞏固自身政權. 而同屬儒家文化圈的朝鮮、日本和越南,亦曾使用這一種刑罰. 而朝鮮制度中對「族」的定義與中國制度中的定義是幾近一樣 . 在中國歷史中,族誅始於商朝. 當時被稱為劓殄,乃族誅的初形,斬殺犯罪者及其後代之刑. 秦朝時發展為誅三族、五族、七族. 隋朝時被隋文帝廢除,但在隋煬帝復行並擴至誅九族 . 或曰「夷三族」. 而對於三族的說法,亦有不同. 有說,父母、兄弟、妻子是三族;另說,則以父、母、妻為三族;亦有以父、子、孫為三族的說法. 而於秦末時期被處以誅三族的丞相李斯和趙高就是史例之一. 在越南,1442年七月,黎太宗閱兵到至靈縣,順路前往探望阮廌宅邸,見其妻(或稱小妾)阮氏路有姿色,令隨駕伺候. 不料太宗突然暴斃. 阮廌受誣陷遭到處死,並被夷三族. 九族有不同說法. 漢代儒家則有二說: *一曰,父族四,...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71a12020bf7bbf4a2ed7fbc2f873aada 35fd8f627b42adfb51ee2d6e9ca4b936e7a834de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