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

ㄊㄞˋㄔㄤˊ

tài cháng

解釋

1.職官名。掌理宗廟禮儀。秦時置奉常,漢更名為太常,歷代沿用之。《漢書.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奉常,秦官,掌宗廟禮儀,有丞。景帝五年更名太常。」

2.畫有日月星辰等圖案的旗幟。《書經.君牙》「紀于太常」漢.孔安國.傳:「王之旌旗,畫日月,曰太常。」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太常,中國古代官名,掌宗廟禮儀. 原名奉常,漢景帝中元六年(前144)改太常;也有認爲西漢初年名爲太常,漢惠帝改爲奉常,漢景帝時恢復舊稱. 新朝王莽改名秩宗. 東漢再次恢復爲太常. 太常的主要職責,一是主管祭祀社稷、宗廟和朝會、喪葬等禮儀. 祭祀時充當主祭人皇帝的助手. 二是主管皇帝的寢廟園陵及其所在的縣. 由太常管理的諸陵縣,被合稱爲太常郡. 太常每月要巡視諸帝陵墓一次. 漢代因太常事重職尊,其位列於諸卿之首. 西漢時多以列侯任該職. 由於該官涉及宗廟和典禮,在其位者動輒見咎. 從漢武帝到西漢末,太常因過錯而削爵免官的達二十餘人. 太常之秩爲中二千石,有丞,並有太樂、太祝、太宰、太史、太卜、太醫等十幾個屬官. 東漢時省去十屬官,任太常的人也不必爲列侯,並多以名儒如桓榮、丁鴻等擔任這一職務. 另外,兩漢時博士亦屬太常. 對博士和博士弟子的考覈薦舉,都由太常主持. 所以太常又成爲培養、拔擢通經學的官吏人才的一個重要機構(見太學). 魏晉至明、清,歷代太常職掌基本與漢同,改名爲太常卿、太常寺卿(太常寺的主管長官). 唯屬官博士及太樂、太史、太卜、太醫,則先後分出,轉屬他司. 太常遂成專掌...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28d8bf14b337a5e244797f6a9a8718f7 35e9e6567e4a7bbc7ef18ad4124e9ebdec4d1a74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