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

ㄕㄤㄧㄤ

shāng yāng

解釋

人名。(西元前390?~前338)姓公孫,名鞅,戰國時衛人。少好刑名法術之學,初為魏相公叔痤家臣,後入秦為相,說服秦孝公推行新法,秦國富強後,受封於商。用法嚴苛,樹敵眾多,孝公卒,遂被車裂而死。也稱為「衛鞅」。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商鞅,中國歷史上戰國時代政治家、統帥,法家法派代表人物. 衞國國君的後裔,姬姓,故稱為衛鞅,又稱公孫鞅. 後因在河西之戰中立功獲封於商十五邑,號爲商君,故稱之爲商鞅. 商鞅早年學習法家、兵家、雜家思想,後侍奉魏國國相公叔痤任中庶子,秦孝公在秦國國內頒佈求賢令後由魏入秦,通過變法改革將秦國改造成富裕強大之國,史稱商鞅變法. 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國的戶籍、法律、軍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區劃、稅收、度量衡以及民風民俗;經濟上商鞅主張重農抑商、獎勵耕織;軍事上商鞅作爲統帥率軍收復了河西地區(今山西、陝西兩省間黃河南段以西地區)部分失地. 但商鞅在變法改革過程中制定了嚴酷的刑法打擊舊貴族,招致極大的怨恨,商鞅本人也遭到舊貴族勢力的報復,最終身亡. 商鞅及其變法對法家學派有着深遠的影響,法家學派後人將商鞅的言行與思想及其後學著作彙編成《商君書》. 司馬遷著《史記》時,爲商鞅單獨立《商君列傳》. 此外,現代學者馬非百著《秦集史》、王蘧常著《秦史》時,都將商鞅和其門客屍佼合立於《公孫鞅傳》. 商鞅是衛國嫡出或庶出公子與妻子或小妾所生的兒子(除了太子之外,諸侯嫡庶之子都被稱為公子,諸侯嫡庶之...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08c743bdfdda72512457990c8f10d053 35e89183734503a953db1314027cf92a6fb43824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