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族

ㄒㄧㄥㄗㄨˊ

xīng zú

解釋

天文學上依恆星在星系裡的分布、所處的演化階段和物理特性,分為兩個星族。一為沿圓形軌道繞銀河系中心活動的星族,一為沿橢圓形軌道活動的星族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星族是銀河系中年齡、化學物質組成、空間分佈與運動特性較接近的恆星集合,於1927年由布魯根克特(P. Bruggencate),1944年由美國天文學家沃爾特·巴德區分成現在的三族恆星. 觀察銀河系內的恆星,可以將她們分為第一星族和第二星族兩大類(在理論上還有第三星族,但在銀河系內未曾發現). 做為分類標準的是年齡、化學成分、在星系內的位置、和空間速度. 主要的原因是年齡,不同的星族在赫羅圖上分佈的位置不一樣,這就像應用在星團時一樣,在星團中,所有的成員被認為有著相同的來源. 通常,區分族羣的數字(一、二、三)的增加並不意味著世代交替,只區分彼此間的年齡. 第一星族星(亦稱星族Ⅰ星)包含相當數量比氦重的元素(天文學中通稱為「金屬」). 這些重元素的來源是上一代恆星經由超新星爆炸,或來自行星狀星雲物質擴散的過程散佈出來的,通常都散佈在銀河系旋臂中. 我們的太陽是屬於第一星族的恆星. 第二星族星(亦稱星族Ⅱ星)的恆星在 之後形成,迄今仍活動的恆星,因此只含有少量的金屬(因恆星演化積累的重元素,參看恆星條目). 由此導致的結果是,他們缺乏構成行星的元素,也就少有行星在周圍環繞....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82dd233c4377273c2ff899577d06d0a1 35a6380bc215ccba85f059520db1477905e8e1e5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