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頠

ㄆㄟˊㄨㄟˇ

péi wěi

解釋

人名。(西元267~300)字逸民,晉河東聞喜人。弘雅有遠識,惠帝時為國子祭酒兼右軍將軍,因誅楊駿有功,封武昌侯。奏修國學,刻石寫經,累遷《尚書》,為趙王倫所害,追諡成。因患時俗虛浮,嘗著《崇有論》以解其蔽。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裴頠,字逸民,河東郡聞喜(今山西聞喜縣)人,西晉哲學家,著有《崇有論》. 出身於官宦世家河東裴氏,祖父裴潛,曹魏尚書令;父裴秀,西晉尚書令、地圖學家;姨父賈充;娶王戎長女爲妻. 裴頠少時聰穎,善談《老子》、《易經》等著作. 曹魏時為權臣司馬昭之僚屬,至晉朝立國任散騎常侍,為晉武帝司馬炎之近臣. 晉惠帝時爲國子祭酒,兼右軍將軍. 以誅楊駿功,封武昌侯奏修國學,刻石寫經累遷尚書. 每授一職,殷勤固讓,博引古今成敗以爲言. 進尚書左僕射,專任門下事. 裴頠的表姐賈皇后的從兄賈模擔心賈皇后因兇暴致禍連累自己,與裴頠、王衍圖謀廢后,因王衍後悔而未果. 裴頠後爲趙王司馬倫所害. 惠帝反正,追諡成. 裴頠的崇有論是針對王弼等玄學“貴無”論提出的. 他從以下幾個方面,批判了王弼一派“以無爲本”的思想: 首先,王弼認爲,世界萬物以無爲本. 裴頠反對在現實世界之外另有一個本體. 他認爲,有之所以發生,它是自生、自有的. 有的存在就是其本體. 無不過是有的一種消失了的狀況. 這個觀點排斥了無的絕對性,永恆性、至上性,從根本上否定了王弼的以無爲本的觀點. 其次,在王弼看來,個體事物總有其侷限性,不...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27f52cd3256440eb9f70fcc5c9a4811f 3559626065712880a71702860bb676cd904999cc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