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kāi yuán tōng bǎo
唐代錢幣。高祖武德四年鑄。《新唐書.卷五四.食貨志四》:「武德四年,鑄『開元通寶』,徑八分,重二銖四參,積十錢重一兩,得輕重大小之中,其文以八分、篆、隸三體。」
開元通寶是唐高祖武德四年七月十日,即公元621年8月2日,鑄行的一種貨幣, 是唐代流行時間最長,最重要的流通貨幣. 幣面錢文上下右左直讀爲“開元通寶”,上右下左迴旋讀爲“開通元寶”. “開元通寶”雖然爲唐代的主流錢幣,但並非年號錢,在唐朝289年時間裏也鑄行過年號錢,如唐高宗的“乾封泉寶”(始鑄於公元666年)、唐肅宗的“乾元重寶”(始鑄於公元758年)、唐代宗的“大曆元寶”(始鑄於公元766年)、唐德宗的“建中通寶”(始鑄於公元780年)、唐武宗的“會昌開元”、唐懿宗的“鹹通玄寶”(始鑄於公元870年),還有史思明的“順天元寶”,和非年號錢“得壹元寶”(始鑄於公元760年),以上以“寶”字命名的錢幣最爲多見,其中“大曆元寶”、“建中通寶”和“鹹通玄寶”爲地方官鑄,這些錢幣發行量不大,而唐朝始終以“開元通寶”爲主要通貨. 唐朝以後的各朝各代錢幣也以“通寶”、“元寶”或“重寶”等命名. 開元通寶繼承了秦半兩、漢五銖貨幣的形狀、大小,每枚直徑8分(約24毫米),重2銖4絫(音:累,十絫合一銖),一枚爲一錢,十枚爲一兩. 並由此演變出新的十進制重量單位—錢、兩取代了過去的十二進制的銖、絫...閱讀更多
MD5 | SHA1 |
---|---|
53040d17d380af53106c2b2850daed79 | 339f974acd28b1a5f464b8a91d46da31ed70f354 |
什麼是雜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