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部首 | 部首以外筆畫 | 總筆畫 | 土 | 8 | 11 |
---|
dài
[名]
1.防水的土壩。《晉書.卷七九.謝玄傳》:「堰呂梁水,樹柵,立七埭為派,擁二岸之流,以利運漕,自此公私利便。」
2.地名用字。如大陸地區安徽省的石埭,浙江省的鐘埭。
3.吳語。量詞。計算來回次數的單位。相當於「回」、「趟」。《海上花列傳》第二回:「我教娘姨到棧房裡看仔耐幾埭,說是勿曾來。」
埭又稱堰、堰埭、車船壩,是中國古老的水利工程建築物,藉助兩側斜面來讓船舶翻越堤壩,克服水位落差. 埭的結構並不複雜,只需要在水壩的兩側各建造一條坡度平緩的斜坡道. 兩條坡道的頂端相接,連接處做成平緩的弧形;底端伸入水中. 建築材料可以是石料、木料或泥土. 船舶通過時,用人力或畜力(主要是牛),直接或藉助轆轤(輪軸)拉動繩子,將船舶牽引上坡頂,再借助重力沿坡道滑入對側水中. 爲了節省拉力和避免船底磨損,會在坡道上抹稀泥、澆水,以降低摩擦係數. 爲了防洪、通航或灌溉,人們築造水壩來攔蓄水流. “埭”和“堰”最初就指水壩或建造水壩. 但水壩又會影響船舶通航. 於是人們將拉縴、斜面、相結合,用繩子牽船沿斜坡過壩,這種設施也稱爲“埭”或“堰”. 三國時期,孫權爲了讓吳郡和會稽郡的船舶不必經京口(今鎮江)進入長江再至建業(今南京),於赤烏八年(245年)派人開鑿從句容到雲陽(今丹陽)的破崗瀆運河,河道上設置了十二個埭. 這是文獻中關於埭的最早記錄. 政府向通過埭的船徵收. 東晉時,司馬奕曾向晉哀帝請求在海鹽和錢塘徵收水牛牽埭稅的權限. 南齊時徵收牛埭稅,西陵一地每天的徵收額達...閱讀更多
MD5 | SHA1 |
---|---|
a9bd9a408c0c7906d923958d54d3dcd3 | 334b5e3e23d368d5c19c5dd1505d2a0dde0f156d |
什麼是雜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