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路

ㄨㄞˋ˙ㄌㄨ

wài lu

解釋

外地、異地。《儒林外史》第四五回:「彼此坐下,問了些外路的事。」《老殘遊記》第七回:「許多書都是本店裡自雕板,不用到外路去販買的。」

相似詞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外路,又作外間、𤅷江以外、𤅷江以北、河靜以北,越南歷史地名,指的是鄭阮紛爭時期鄭主治下的領土,其地理位置大致為越南北部一帶. 在越南漢文史籍中,多稱作“北河”,中國史籍中多稱作“安南國”,西方資料則稱作“東京”(Tonkin). “Đàng Ngoài”一詞是純越詞,最早出現在葡萄牙傳教士亞歷山德羅1651年在羅馬出版的《拉丁文-葡文-越南文辭典》(Dictionarium Annamiticum Lusitanum et Latinum). 李塔娜教授認為,這個詞可能是由17世紀20年代阮主政權的人創造 . 鄭永常教授將該詞譯作“塘外” . 於向東教授譯作“外路” . 李亞芳教授在翻譯李塔娜英文著作《越南阮氏王朝社會經濟史》時將該詞譯作“外區”. 學者韓周敬根據《國史遺編》的記載,認爲應該譯作“外路” . 越南文《國史遺編》也將“外路”譯作“Đường Ngoài”. 正治元年(1558年),後黎朝大臣阮潢因與權臣鄭檢交惡而出鎮順化,割據順廣. 17世紀20年代,鄭阮交惡,阮主拒絕向鄭主控制下的後黎朝繳納賦稅,並拒不入朝謁見後黎朝皇帝,擁兵據南方自立. 當時鄭氏與阮氏以�...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ce71c30b4c9f4490eb4eb16d93b15fda 32aa212a310fd6a5ce983f1cfde2123ec0ad52a1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