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ái yī
1.白色的衣服。《禮記.月令》:「天子居總章左個,乘戎路、駕白駱、載白旂、衣白衣、服白玉、食麻與犬,其器廉以深。」
2.古時未做官的人穿著白色的衣服,後用來稱無功名的人或平民。《史記.卷一二一.儒林列傳.公孫弘.太史公曰》:「公孫弘以春秋白衣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也作「白民」、「白丁」、「白身」。
3.古童僕穿著白衣,故稱僮僕為「白衣人」。《漢書.卷七二.龔勝傳》:「聞之白衣,戒君勿言也。」唐.顏師古.注:「白衣,給官府趨走賤人,若今諸司亭長掌固之屬。」
4.佛教稱呼在家的世俗之人為「白衣」。《維摩詰所說經.卷上》:「雖為白衣,奉持沙門。」
居士是漢語中對修行人的一類稱謂,中華古稱居家不出仕之士,後爲道、佛、儒所用,泛指居家修行之士. 最初源自道家居家修行道士的簡稱:如正一齋醮道士稱散居道士;有的道士娶有妻室,又稱火居道士,俗稱連家道;皆簡稱居士. 後世漢傳佛教引入此概念,稱在家居士(gṛhapati,gahapati,音譯迦羅越)分爲兩衆,男稱優婆塞(upāsaka),女稱優婆夷(upāsikā). 再有宋儒理學和明儒心學等形成過程中,多吸收了道家易理概念與本體論思想,順帶也引入了居士概念,流行於諸儒士互稱或自稱. “居士”字面意思是居住在家的人士,古時候是針對於出仕做官而言, 有德能之士不願做官而隱居在家,這個用法據說起源於商、周之時 . 後來也成爲文人雅士的自稱 . 如以下在唐朝以前的古典文獻中的用例: *《禮記·玉藻》:「居士錦帶. 」鄭玄注:「居士,道藝處士也. 」 *《韓非子·外儲說右上》:「齊東海上有居士曰狂矞、華士昆弟二人者立議曰:‘吾不臣天子,不友諸侯,耕作而食之,掘井而飲之,吾無求於人也. ’」 *《魏書·儒林傳·盧景裕》:「其叔父同職居顯要,而景裕止於園舍,情均郊野,謙恭守道,貞素自得,由是世號...閱讀更多
MD5 | SHA1 |
---|---|
2b0aca6a1e83a09124c0568b64dadb64 | 3214c0440640fff7681be8603a6e4054852a42f6 |
什麼是雜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