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轍

ㄕˊㄙㄢㄓㄜˊ

shí sān zhé

解釋

皮黃、鼓詞等戲劇曲藝中的韻腳。共分為中東、人辰、衣期、言前、懷來、江陽、梭波、遙迢、麻沙、由求、姑蘇、灰堆、乜邪等十三部。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十三轍,又名十三道大轍,是現代北方曲藝(如京劇唱詞)的韻腳分類. 根據中州韻和北京語音劃分. 中國的韻文文學,作品是供人朗讀、吟誦或唱詠的,因此有押韻之需求. 古人創作了不少供學者和文人使用的韻書,較早期的有《切韻》、《廣韻》、《禮部韻略》等,這些韻書的編者都會把韻母相同的字歸進同一組裏. 後來的「平水韻」系統也是承襲這一脈. 但韻文創作時的押韻,韻母並不一定要完全相同,只要其主要元音相同或相近,就可以合併起來構成同一詩韻. 因為若押韻範圍越嚴,可用的漢字就越少,勢必限制了選用漢字的領域 . 自元、明起,近代官話成型,與《廣韻》系統分道揚鑣. 元代《中原音韻》是反映當時語音,並為戲曲創作而編寫的韻書. 書中分十九韻部: *東鐘、江陽、支思、齊微、魚模、皆來、眞文、寒山、桓歡、先天、蕭豪、歌戈、家麻、車遮、庚青、尤侯、侵尋、監鹹、廉纖. 王力《漢語音韻》第三章 指,《中原音韻》的十九部已經和現代北方曲藝的十三轍非常相似. 及後,明代又有《韻畧易通》一書,分二十韻部. 與《中原音韻》相比,只是「魚模」分開作「居魚」和「呼模」,另外有些韻部的名稱略有不同而已. 後來《韻略匯通》去...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ca4d88da74234aadbf384c3b08118fcf 31e4f5cb4606804fe5c1d95127fa553f7ec8b16c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