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ào tiǎn tiān wù
殄,滅絕。天物,鳥獸草木等自然界生物。暴殄天物語出《書經.武成》:「今商王受無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指殘害各種生物。唐.杜甫〈又觀打魚〉詩:「吾徒胡為縱此樂,暴殄天物聖所哀。」宋.陸游〈廣德軍放生池記〉:「至於後世德化弗行,厲禁弗施,廣殺厚味,暴殄天物。」亦可喻糟蹋物力,不知珍惜。《紅樓夢》第五六回:「若不派出兩個一定的人來,既許多值錢之物,一味任人作踐,也似乎暴殄天物。」《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就是衣服一層,平素不肯穿一件綢衣;兄弟做了上去,請老人家穿,老人家非但不穿,反惹了一場大罵,說是暴殄天物。」
殄,音ㄊ|ㄢˇ,滅絕。天物,指鳥獸草木等自然界生物。「暴殄天物」指殘害各種生物。語出《書經.武成》。後用「暴殄天物」比喻蹧蹋物力,不知珍惜。
《書經.武成》(武)王若曰:「嗚乎!群后!……我文考文王,克成厥勳,誕膺天命,以撫方夏。大邦畏其力,小邦懷其德。惟九年,大統未集,予小子其承厥志,底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所過名山大川,曰:『惟有道曾孫周王發1>,將有大正2>于商3>。今商王受4>無道,暴殄天物5>,害虐烝6>民,為天下逋逃7>主,萃淵藪8>。予小子既獲仁人,敢祇承上帝,以遏亂略。……』」〔注解〕(1)周王發:指周武王。姓姬名發,文王之子,生卒年不詳。因商紂暴虐無道,乃率領諸侯伐商,大戰於牧野,敗紂而代有天下,都鎬京。在位十九年崩,諡曰武。(2)正:通「征」,討伐。(3)商:商朝。約當西元前十六世紀至前十一世紀,為商湯滅夏後所建立的國家。建都亳(今河南省商丘縣),經多次遷移,盤庚時都於殷(今河南省安陽小屯村),故又稱為殷,或殷商。傳至紂,被周武王所滅。商朝的農業、手工業、文字都相當發達。青銅器和甲骨文在世界文化史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4)受:即商王「紂」。商紂,商朝最後一任君王。名辛,為帝乙的兒子,史稱為「紂王」。曾平定東夷,使中原文化逐漸傳播到長江、淮河流域,奠定中國統一的規模。雖材力過人,然拒諫飾非、耽於酒色、暴斂重刑,遂導致民怨四起。周武王東伐至盟津,諸侯叛商者八百;戰於牧野,紂軍敗,自焚於鹿臺。(5)暴殄天物:暴殄,不愛惜、任意糟蹋。天物,鳥獸草木等自然界生物。殄,音ㄊ|ㄢˇ。(6)烝民:眾民、百姓。(7)逋逃:逃亡的罪人。逋,音ㄅㄨ。(8)淵藪:比喻人或物聚集的地方。淵,魚所居之處。藪,音ㄙㄡˇ,獸所聚之處。
商朝末年,紂王帝辛對內統治手段殘暴,對外連年征戰用兵,導致商朝政治腐敗、社會動蕩。而當時商的西方屬國周,在位者為武王姬發,他任用賢士呂尚、周公等,國勢非常強盛,於是起兵伐紂。《書經.武成》篇記載了武王在征討商紂前,祭告天地的一段話,他說:「我周王姬發將征伐商,因為今日的商君紂暴虐無道,任意蹧蹋鳥獸草木等自然界生物,又殘害苛虐百姓。不但使自己成為逃亡罪犯的頭領,更使商朝城邑成了罪犯集中躲藏的巢窟。我獲得了志士仁人的協助,所以敢敬奉天意,前去遏制禍亂。」最後商周決戰於牧野,紂王慘敗,自焚而死,商朝滅亡。《書經》原文中的「暴殄天物」,原指紂王任意糟蹋自然界的生物,後來演變為成語,用來比喻糟蹋物力,不知珍惜。
01.唐.杜甫〈又觀打魚〉詩:「吾徒胡為縱此樂,暴殄天物聖所哀。」02.唐.常袞〈李采訪賀收西京表〉:「頃者,胡羯亂常,崤函失守,暴殄天物,憑陵帝京。」03.《警世通言.卷一七.鈍秀才一朝交泰》:「王涯丞相聽罷,歎道:『我平昔暴殄天物如此,安得不敗?今日之禍,必然不免。』」04.《紅樓夢》第五六回:「既有許多值錢之物,一味任人作踐,也似乎暴殄天物。」05.《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四回:「就是衣服一層,平素不肯穿一件綢衣;兄弟做了上去,請老人家穿;老人家非但不穿,反惹了一場大罵,說是暴殄天物,我又不應酬,不見客,要這個何用?」
【語義說明】比喻糟蹋物力,不知珍惜。
【使用類別】用在「浪費食物」、「糟蹋物資」的表述上。
【例句】<01>物力唯艱,大家要珍惜資源,切忌暴殄天物。<02>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不能浪費,暴殄天物。<03>這麼好的木料竟然拿來當柴火燒,真是暴殄天物!<04>那些學生,每餐飯菜都吃不完倒掉,真是暴殄天物!<05>近年來社會風氣敗壞,許多人養成暴殄天物的惡習,值得警惕。<06>每餐都剩那麼多,為何不少煮些?這種暴殄天物的情景,令人心痛。<07>奶奶告誡我們,不可讓碗中剩有飯粒,否則暴殄天物,會遭天打雷劈。<08>老師告訴我們:「要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假如暴殄天物,小心將來沒飯吃。」<09>這些要被丟棄的家具都還很新,為免暴殄天物,讓我們整理一下,轉送給需要的人吧!
MD5 | SHA1 |
---|---|
ecb539d4ac543c4240e27af5de49309c | 31356da0c80f2df19b90412b5bb404c728792daa |
什麼是雜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