俸祿

ㄈㄥˋㄌㄨˋ

fèng lù

解釋

官吏每年或每月所受的財祿。《後漢書.卷六一.左雄傳》:「有志操者,加其俸祿。」宋.歐陽修〈瀧岡阡表〉:「其俸祿雖薄,常不使有餘。」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俸祿又稱祿俸,是古代中國朝廷發給官吏的薪給. 最早在東周戰國時代即有俸祿之名. 《韓詩外傳》卷九:“田子爲相,三年歸休,得金百鎰奉其母. 母曰:‘子安得此金?’對曰:‘所受俸祿也. 在商周朝時期俸祿是世襲封地內的作物收入,直到戰國時期世卿世祿制度逐漸瓦解,開始盛行定量俸祿,並以穀物“石”為單位計量. 早年貨幣制度混亂不盛行,外加古代常有天災旱作等歉收情形發生,糧食彌足珍貴,故純以農作物當薪水的做法風行非常長久的時間. 唐朝俸祿分“歲祿”、“月俸”、“職分田”三種,月俸是指對官員的津貼,包括庶僕、雜用等. 唐代規定,凡文武官員在朝堂上失禮,罰一月俸. 詩人白居易嘗在朝廷為官,其俸祿的數目,都記錄在他的詩中 ,例如擔任左拾遺時,“月慚諫紙二千張,歲愧俸錢三十萬. ”擔任蘇州刺史時,“十萬戶州尤覺貴,二千石祿敢言貧?”擔任太子少傅時,“月俸百千官二品,朝廷僱我作閒人. ”由於收入不多,晚年要靠賣房地產為生,“先賣南坊十畝園,次賣東郭五項田,然後兼賣所居宅,彷彿獲緡二三千. ”. 宋朝對待士大夫最優渥,大體上分“正祿”、“加祿”和“職田”. “正祿”包括月祿料錢、年衣賜(綾、絹、錦...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50ee5b9d6e236c1011a21fea38562c1b 312a588aeef6fb8e31a4be104d3f913753f8824e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