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錘體

ㄈㄤˇㄔㄨㄟˊㄊㄧˇ

fǎng chuí tǐ

解釋

細胞分裂時,由無數纖維狀物質組成的紡錘形結構。著色性較弱。細胞分裂時染色體分別移向兩極,即係由紡錘體的拉動而完成,細胞分裂後即消失。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紡錘體是真核細胞有絲分裂或減數分裂過程中形成的中間寬兩端窄的狀細胞結構,主要由大量縱向排列的微管構成. 紡錘體一般產生於早前期(PreProphase),並在分裂末期(Telophase)消失. 紡錘體主要元件包括極間絲、着絲點絲、星體絲及區間絲四種微管和附着在微管上的動力分子分子馬達以及一系列複雜的超分子結構組成. 動物細胞內的紡錘體兩端具有由中心粒構成的“星體”,所以動物細胞的紡錘體也稱爲“星紡錘體”. 高等植物的細胞的紡錘體則不含中心粒,稱爲“無星紡錘體”. 而真菌細胞的紡錘體含紡錘極體(Spindle Pole Body),一般被視爲中心體的同源細胞結構. 在含中心體的細胞中,紡錘體的形成開始於細胞分裂前初期,核膜破裂(Nuclear Envelope Breakdown,NEB)之前. 初期的結構爲兩個相互獨立的以中心體爲核的星狀體(asters). 當核膜消失後,星狀體和原本位於細胞核內的染色體發生一系列複雜的相互作用. 最終結果爲所有的染色體在紡錘體的中央(赤道板)排列整齊,每一個染色體上的兩個着絲點各被一束極性相同的微管(通常稱爲紡錘絲)附着. 此時細胞處於分裂中期...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1a670f425f16b7f96801b618a81e94ef 31167e83b643172ee64505f75cd077e6eaab98a9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