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首 部首以外筆畫 總筆畫
8 20

ㄑㄧㄥˊ

qíng

解釋

古代的一種刑罰。在犯人臉上刺字塗墨。後亦用於奴婢、士兵,以防脫逃。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動]

古代的一種刑罰,在犯人臉上刺字塗墨。後亦用於奴婢、士兵,以防其逃跑。《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臏至,龐涓恐其賢于己,疾之,則以法刑斷其兩足而之,欲隱勿見。」《南史.卷五一.梁宗室傳上.臨川靖惠王宏傳》:「蓄奴僮數百,皆其面。」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墨刑又稱刑、面、刺面,是中國上古時代和朝鮮古代的一種刑罰,在犯人的臉上或額頭上刺字(奴、婢、盜、賊)或圖案,再染上墨,作為受刑人的標誌. 對犯人的身體狀況實際影響不大,但是臉上的刺青會令犯人失去尊嚴. 既是刻人肌膚的具體刑,又是使受刑人蒙受恥辱、使之區別於常人的一種恥辱刑. 墨刑是奴隸制五刑中最輕的一種刑罰. 自漢文帝廢除肉刑,但刑並未真正廢除掉,成爲刑罰制度外的一種私刑,根據統治者需要和情緒隨意使用. 五代時期後晉天福年間開始,刑又正式成爲刑罰的一種附加刑,直至清末光緒三十二年,清廷修訂《大清律例》徹底廢除此刑,前後沿用數千年才真正退出歷史舞臺. 秦漢時的英布就因為受過刑而被稱為布. 唐朝時的上官婉兒因為得罪武則天而被面,在額上留下刺青,後來她仿效劉宋壽陽公主的梅花妝,在額上刺字的地方以梅花形為裝飾(一說為面時刺成梅花形),顯得格外嫵媚,並且為其他女性模仿,成為唐朝流行的化妝之一. 唐末各地方的藩鎮相繼割據,形成各自獨立的軍事勢力,戰事不斷,百姓被強徵參軍時有逃跑,逃兵被捉回就會被面. 宋朝的刑更加普遍,常對發配邊遠地區的罪犯附加刑,稱爲刺配. ...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ad16bf9769927173ead0b0ebb4315415 30520a8b1723ece6bc2e0a4a5346fb78927c0186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