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yā zhí cǎo
植物名。鴨跖草科鴨跖草屬,一年生草本。莖高尺餘,質柔,常傾臥地面,葉互生,與竹葉相似,聚繖花序苞片近心形,基部離生,折疊,萼片三枚,花瓣三枚,碧藍色。可作染料或繪畫顏料,幼莖亦可食用,略帶苦味。也稱為「碧竹子」、「藍姑草」、「露草」。
鴨跖草(學名:Commelina communis),古名鼻斫草,又名雞舌草、淡竹葉、竹葉菜、碧蟬花 ,爲鴨跖草科鴨跖草屬一年生草本植物. 原生於中國大陸的四川、雲南、甘肅以東的區域、臺灣、朝鮮、俄羅斯遠東地區、日本、越南,也引入到了歐洲中部和東南部以及北美東部的部分地區 ,成爲一種有害的雜草,模式標本採自北美 . 常見於路邊陰涼處,花由兩個較大的藍色花瓣和一個較小的白色花瓣組成 . 鴨跖草最早記錄於公元四世紀至八世紀成書的和歌集《萬葉集》 ,在中文文獻中則最早見於唐代陳藏器所著《本草拾遺》 ,在中國古代本草著作中常與本科其他植物混淆 . 卡爾·林奈於1753年在《植物種志》中對鴨跖草進行了現代植物學上的描述,並給出了二名法命名. 鴨跖草的藥用歷史至晚不晚於唐代,傳統中醫學認爲,鴨跖草具有行水、清熱、涼血、解毒的功效 . 現代醫學研究顯示,鴨跖草中分離出的一些活性成分具有抗高血糖 、抗肥胖 等作用和對流感的治療作用 ,對一些致病菌的抑制作用 等. 鴨跖草在藝術創作、紡織印染 、植物學研究、重金屬污染治理 等領域也有廣泛的應用. 鴨跖草的學名由卡爾·林奈命名,其中,以屬名 Com...閱讀更多
MD5 | SHA1 |
---|---|
f1ef8e5d41c35f5175d2c69a1f5eb906 | 2dbe05e3a7ae2f32c1a0f7190ff1390c56bed94b |
什麼是雜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