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士

ㄌㄤˋㄕˋ

làng shì

解釋

居住水邊的隱士。《新唐書.卷一四三.列傳.元結》:「後家瀼濱,乃自稱浪士。及有官,人以為浪者亦漫為官乎,呼為漫郎。」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浪人一詞,在古代是指離開登錄的戶籍地去他國流浪的人,也稱“浮浪”. 語出《隋書·食貨志》:“其無貫之人,不樂州縣編戶者,謂之浮浪人. ” 浪人不分身份,任何人都有可能成為浪人. 江戶時代中期開始把牢人稱為浪人,但正確來說牢人和浪人並非完全同義. 牢人一詞,是指離開主家(或者失去主家)失去俸祿的人,只指在室町時代到江戶時代期間存在主從關係的武士;換言之,牢人一詞有著身份限制. 江戶時代開始後,戰亂逐漸平息,因為或其他原因而向各地流浪的牢人激增,自此才把流浪他國的牢人稱為浪人. 大化革新之時,建立班田、戶籍制度. 公民擅離本貫者,稱為浮浪人. 天武天皇六年九月庚申朔己丑詔:「凡浮浪人其送本土者,猶復還到,則彼此並科課役. 」 在武士作為封建領主的鎌倉時代及室町時代,浪人一詞指失去領地和職位的流浪人. 在該時代,即便成為浪人,因為各地頻發小規模的戰亂,所以地方大名有招收戰鬥人員的需求,因此上找尋新的主家的機會並不少. 同時,因為治安惡化,也有浪人結黨割據成為土匪或引發暴動. 該時代的浪人更貼近與“浮浪”,雖然有“牢人”的稱呼,但是牢人一詞成為固定的身份用語是在室町幕府後期. 進入戰國時...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6dfc9292a0100fde3f8c0ae1c18a65ae 2c1bd7d1ef3323227681358dfeaaed697cc743d9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