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廟

ㄗㄨㄥㄇㄧㄠˋ

zōng miào

解釋

1.古代帝王、諸侯等奉祀祖先的地方。宗廟致敬,鬼神著矣。(《孝經.感應》)

2.王室、國家的代稱。南明四王,在明末仍維繫著宗廟血食而不墜。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1.奉祀祖先的宮室。《孝經.感應》:「宗廟致敬,鬼神著矣。」唐.韓愈〈論捕賊行賞表〉:「此由天授陛下神聖英武之德,為巨唐中興之君,宗廟神靈,所共祐助。」

2.王室、國家的代稱。《漢書.卷六八.霍光傳》:「伊尹相殷,廢太甲以安宗廟,後世稱其忠。」《三國演義》第七三回:「宗廟傾危,社稷將墜。」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宗廟是中國古代國家君主、貴族供奉祖先靈位的祠廟. “宗,尊也;廟,貌也,先祖形貌所在也”之說. 宗廟在中國夏朝時稱爲“世室”,殷商時稱爲“重屋”. 明清時期宗廟被稱爲太廟. 位於中國河南安陽境內的殷墟宮殿宗廟遺址,是迄今發掘出來的最早的宗廟遺蹟. 上古至中古時期只有皇室和貴族纔可以有宗廟,數目也有嚴格規定,不能僭越,《禮記·王制》載:“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大祖之廟而七. 諸侯五廟,二昭二穆,與大祖之廟而五. 大夫三廟,一昭一穆,與大祖之廟而三. 士一廟”. 當時平民沒有設置宗廟的權利,《荀子·禮論》載:“故有天下者事七世,有一國者事五世,有五乘之地者事三世,有三乘之地者事二世,持手而食者不得立宗廟,所以別積厚者流澤廣,積薄者流澤狹也. ” 在中國古代,宗廟被視為國家的象徵,常與「社稷」並稱,毀壞宗廟往往會受到重罰. 如《唐律疏議》把毀壞宗廟視為「謀大逆」之罪. 殷墟宮殿宗廟遺址是中國商朝京畿附近的一個殷商帝王宗廟,原宗廟距今約3300餘年,出土於今天的河南省安陽市西北郊的小屯村,原址爲盤庚遷殷後中國商朝的首都附近. 有大量殷商同時期的文獻與器具在此宗廟遺址中被發現,著名的如司...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6e05d3736847598e816f52a26afdfded 2b539664c97af054370215c17b5b119e0fd492cc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