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白體

ㄈㄟㄅㄞˊㄊㄧˇ

fēi bái tǐ

解釋

一種書法字體。參見「飛白書」條。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飛白,又名飛白書,是東亞書法中的一種技法,指在書寫時,毛筆筆頭沒有完全出墨,出現枯筆,使得筆劃中留有拖絲或留白的現象. 因令人以飛動之感,故稱飛白. 張懷瓘《書斷》載,“飛白書者,後漢左中郎將蔡邕所作也”. 黃伯思在《東觀餘論》中解釋飛白之名爲“取其若絲髮處謂之白,其勢飛舉爲之飛”. 飛白盛行於唐代,唐太宗本人即善飛白,筆力遒勁,尤爲一時之絕 . 貞觀十八年二月十七日(644年3月30日), 太宗賜宴於玄武門,三品以上的政要全部出席. 太宗操筆作飛白書,羣臣乘酒,就太宗手中相競,散騎常侍劉洎登御牀引手然後得之. 有人稱劉洎當處死. 太宗卻說:“昔聞婕妤辭輦,今見常侍登牀. ”竟不加罪 . 唐高宗亦雅好飛白,曾賜戴至德、郝處俊、李敬玄、崔知悌等人. 歐陽詢致力飛白的寫作,《書斷》認爲他的“飛白冠絕,峻於後人,有龍蛇戰鬥之象,雲霧輕濃之勢,風旋電激,掀舉若神. ” 飛白的成熟期在於宋朝,“五代以來,書札無體,鍾、王之法幾乎絕矣. (宋)太宗在南宮,留意翰墨,自是學者書體丕變. ” 宋太宗在雍熙三年(986年)始學「飛白」,“出飛白二十軸賜宰相呂端等,人五軸,又以四十軸藏祕閣,字皆方圓數尺....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ef3d272ab5387233cf86d1f90dc2022c 2b37508a848beebba41bddfb6ca28e9f912be1a8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