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性

ㄈㄚˇㄒㄧㄥˋ

fǎ xìng

解釋

佛教上指一切現象的本質或真實性。南朝齊.周顒〈答張融書難門律〉:「般若所觀,照窮法性。」《西遊記》第二回:「弟子近來法性頗通,根源亦漸堅固矣。」也稱為「真如」、「實相」。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法性,又譯法自然,佛教術語,指法(dhárma)本身內在具有的性質,也就是指法的本性(prakṛti) ,為諸法二種自性(svabhāva)之一. 法性是指緣生法內在本有的特性,也就是真如、法爾、法如是(sarva-dharma-tathatā)、法住(dharma-sthititā)、法界(dharma-dhātu). 法性是一切法的實相 . 印度那爛陀寺中,護法、戒賢等人,建立了法相宗;而清辯、智光等人,依據《般若經》和《中論》等,建立了法性宗 . 龍樹《大智度論》:諸法實相,常住不動 ,眾生以無明等諸煩惱故,於實相中,轉異邪曲;諸佛賢聖,種種方便說法,破無明等諸煩惱,令眾生還得實性,如本不異 ,是名為「如」. 實性與無明合故,變異則不清淨;若除卻無明等,得其真性 ,是名「法性清淨」.「實際」名入法性 中,知法性無量無邊 ,最為微妙 ,更無有法勝於法性、出法性者,心則滿足,更不餘求,則便作證. 譬如行道,日日發引而不止息,到所至處,無復去心;行者住於實際,亦復如是. 不晚於鳩摩羅什時代,諸法本性與心本性清淨思想已經有機結合,直接預示了百年後般若流支時代的法性心思想 . ...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f9cc153d0776dbca7c3d4eb1c64f2f86 2b128b8b599fd465d7807eb54aaef8ee6b7a68b2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