蛐蟮

ㄑㄩㄕㄢˋ

qū shàn

解釋

蚯蚓的別名。參見「蚯蚓」條。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蚯蚓是對環節動物門環帶綱寡毛類動物的通稱. 在過往的科學分類中,它們屬於單向蚓目;但根據現時臺灣生物多樣性資訊入口網(TaiBIF)的紀錄,蚯蚓物種分佈於環帶綱之下的三個目,即:單向蚓目(Haplotaxida)、鏈胃蚓目(Moniligastrida)及顫蚓目(Tubificida). 身體細長,兩側對稱,由很多環節組成,每節外形都很相似 . 沒有骨骼,在體表覆蓋一層具有色素的薄角質層. 蛋白質含量達70%,其餘有微量元素,如磷、鈣、鐵、鉀、鋅、銅以及多種維生素. 除了身體前兩節之外,其餘各節均具有剛毛. 屬雌雄同體,異體受精,生殖時藉由環帶產生卵繭,繁殖下一代. 目前已知的蚯蚓有3000多種,其中生活在澳大利亞的吉普斯蘭大蚯蚓體長可達3米 . 循環系統為封閉式循環系統,消化管為一由前至後延伸的管狀構造,排泄則經由肛門或腎管進行,喜食腐質的有機廢棄物. 以皮膚呼吸,會從背孔分泌黏液以保持皮膚的濕潤. 古人誤以為蚯蚓出土時會發出聲音. 在大雨過後,常見蚯蚓爬出洞口遭太陽曬死,目前學界對此仍無定論,應該不是怕水的原因(蚯蚓可在水中存活),可能原因包含生病、地底氧氣不足、二氧化碳過多(研究...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96a265874679004a66bc4b0a6b78409d 2a38c64da2393a02d598ba7959ae348eda0d75d7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