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

ㄅㄧㄣㄌㄤˊ

bīn láng

解釋

植物名。棕櫚科檳榔屬,常綠喬木。高三丈多,葉為羽狀複葉,枝幹似椰子而較細,栽種五年,才開花結果。一年一株可生三、四穗,每穗結實三、四百顆,味澀而微甘。將果實切開夾入石灰、荖花可食之。環保署呼籲吃檳榔的民眾自備衛生袋,以免檳榔汁汙染環境。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植物名。棕櫚科檳榔屬,常綠喬木。高六至二十公尺,徑八至三十公分。羽狀複葉長一至二公尺半。肉穗花序雌雄兩花共存。果卵形,長二至五公分,熟時黃色。栽種五年,才能結實。一幹有三、四穗,每穗結實三、四百顆,味澀而微甘。將果實切開,加入石灰、荖花食之,有強齒、消食、健胃的功用,但對口腔黏膜有刺激作用,增加罹癌之危險性。原產馬來西亞。也作「賓門」、「賓郎」。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檳榔(學名:Areca catechu)一詞可指其植株或嫩果,別名儐郎、賓門、螺果、仁頻、仁榔、洗瘴丹、仙瘴丹、臺灣口香糖 ;臺語“菁仔”是指未加工的檳榔嫩果. 檳榔與椰子同屬棕櫚科常綠喬木,主幹可長至二十米高. “檳榔”一詞源於馬來語“pinang”. 檳榔原產於馬來西亞,分佈區域涵蓋亞洲斯里蘭卡、泰國、印度等熱帶地區、東非及大洋洲.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認定檳榔是第一類致癌物. 樹幹不分枝,高達12-15公尺. 莖直徑約15公分,6-9枚葉簇生於莖的頂端. 果實為核果,外果皮薄,中果皮富纖維質,內果皮為核. 果實僅含一枚種子,種子對剖呈深褐色大理石紋. 檳榔果實採收期自每年5月開始至翌年4月,9、10月為盛產期. 果實僅供嚼食,不宜吞食;一般嚼食其未成熟果,採收時內部種子仍未硬化,胚乳仍呈流質或糊狀. 咀嚼時可以荖葉(荖藤的葉片)包覆、剖開塗上紅灰或白灰再夾入荖花(荖藤的果穗)、亦可直接嚼食新鮮嫩果;東南亞則常咀嚼處理過後的檳榔乾. 檳榔口感若要好,需種植於亞熱帶海拔400-900公尺,在這個海拔範圍所生長的檳榔其價格也最高. 檳榔的肉穗花序,也可炒食. 檳榔具有生物...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b09e07d18ef8631df682b979a308fd41 2941221077e0ee9110ecd8c8daa481a9b9a75949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