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

ㄖㄨˊㄐㄧㄚ

rú jiā

解釋

稱以孔子為代表相承而下的思想學派。主張禮治,強調倫常關係。忠恕之道、仁義禮智皆為儒家主要思想之一。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1.先秦時期的一個思想派別,以孔子為宗師,主張禮治,強調倫常關係。後亦指崇尚孔孟之說或性理之學的學者。《漢書.卷三○.藝文志》:「儒家者流……游於六經之中,留意於仁義之際,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宗師仲尼。」《三國志.卷一六.魏書.任蘇杜鄭倉傳.杜畿》:「今之學者,師商、韓而上法術,競以儒家為迂闊,不周世用,此最風俗之流弊,創業者之所致慎也。」

2.讀書人家。唐.元稹〈高允恭授侍御史知雜事制〉:「允恭始以儒家子能文入官,在監察御史時,分務東臺,無所顧慮。」《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二:「福善禍淫,天自有常理。爾是儒家,乃昧自取之理,為無益之求。」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儒家,又稱儒學、孔孟思想、孔儒思想,諸子百家及九流十家之一,是一種起源於中國並同時影響及流傳至其他周遭東亞地區國家的文化主流思想、哲理. 前5世紀由孔子創立,脫胎自周朝禮樂傳統,以仁、恕、誠、孝為核心價值,著重君子的品德修養,強調仁與禮相輔相成,重視五倫與家族倫理,提倡教化和仁政,輕徭薄賦,抨擊暴政,力圖重建禮樂秩序,移風易俗,保國安民,富於入世理想與人文主義精神. 儒家起初僅屬諸子百家之一,在秦代大受迫害,自漢代起卻得到朝廷獨尊,成為官學與國教,掌握文化教育與入仕之途,奠定儒家在中國歷史文化的崇高地位. 在兩晉南北朝和唐代,儒家與佛、道二家並稱三教,儒學一度失去在哲理思想領域的領導地位,繼後經宋儒重新闡釋,形成理學,發展心性之學後得以重振聲勢,倫理思想滲透到中國社會各個層面,並流傳到朝鮮、日本、越南、琉球等地,大受尊崇,成為東亞一大學術思想體系,在朝鮮尤其深入民心,其流佈較在中國本土更為普及. 儒家尊崇孔子為聖人,以四書五經為經典,得孟子、荀子、董仲舒、韓愈、二程、朱熹、王陽明、顧炎武、朝鮮李退溪、日本山崎闇齋等等大儒加以發揚,歷久而猶新,對東亞政治文化與道德教育都有重大貢獻. ...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4fb9544f8773a1fde1386a922358327b 291a478c1310f50ccdd1f015d6d4612f878bfffa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