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曲

ㄋㄢˊㄑㄩˇ

nán qǔ

解釋

1.元、明、清時,流行於南方的樂曲。相對於北曲而言。有抒情寫景的散曲與鋪演故事的劇曲二種。南曲源於唐宋大曲、宋詞及南方小曲,採用五聲音階,聲調婉轉柔緩,伴奏以管樂器為主。宋元南戲及明清傳奇均以南曲為主。

2.用南曲演唱的戲曲。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南戲是中國戲曲史上最早成熟的戲劇類型,元朝,流行於中國南方,為區別同時代的「北曲雜劇」,後人稱之為南曲戲文、溫州南戲或戲文. 南戲誕生於南北宋交接年間的浙江溫州,故稱「溫州雜劇」或「永嘉戲曲」. 元朝末年發展到巔峯,明中葉後逐漸被新興的崑山腔所替代,並演化為明清的主要戲劇——傳奇. 據明代祝允明的《猥談》記載:「南戲出於宣和之後,南渡之際,謂之溫州雜劇」. 而徐渭在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完成的《南詞敘錄》一書中記載:「南戲始於宋光宗朝,永嘉人所作《趙貞女》、《王魁》兩種實首之……其盛則自南渡,號曰『永嘉雜劇』,又曰『鶻伶聲嗽』. 」 北宋時的溫州是繁榮的港口城市,南宋遷都臨安(今杭州)後商品經濟更加活躍. 原本流行於農村民間的歌舞小戲和俚巷歌謠進入城市,業餘戲班也成為職業劇團. 在吸取了市民中流行的民歌小調或諸宮調、雜劇的長處後,形成了一種新的戲曲形式. 早期南戲的創作者多為民間的「書會才人」,文字比較俚俗,保留了不少坊巷舊名和方言土語. 在宋代,南戲流行於民間,不為士大夫所重視,甚至遭到禁止. 理學家朱熹任漳州知府時,也曾禁止當地戲曲演出. 現存的南戲劇本大多已經...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85638596d723e882181714548fb99462 2782fa36085a977e9910f225aaa7381b0bdbf072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