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萊米

ㄆㄥˊㄌㄞˊㄇㄧˇ

péng lái mǐ

解釋

臺灣一種稻米類型。屬於粳型的稻米。日本人占領臺灣期間,在臺灣生產粳型稻米內銷日本,為了和臺灣原有的在來米及日本原產的內地米區別,特命名為蓬萊米蓬萊米因屬粳型,故直鏈性澱粉含量較低,煮後的米飯黏性高而軟,另適合製成米果、餅乾、寧波年糕等。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蓬萊米,是一種在臺灣廣為食用的稻米品種的概稱,依時代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定義. 現今概稱的蓬萊米,為粳米和秈米的混種,初始的蓬萊米品種,係由日本稻作專家磯永吉與末永仁改良成功 . 1921年,於臺北草山(今陽明山)上的竹子湖栽種成功,後逐步推廣. 1926年(大正15年)4月24日,由伊澤多喜男總督在臺灣鐵道飯店召開的日本米榖大會中正式公佈命名為「蓬萊米」,以有別於臺灣本土品種的「在來米」(另外幾個候選名稱包括「新臺米」、「新高米」),蓬萊米遂逐漸成為這種新品種稻米的概稱,包括日後廣為種植的「臺中六十五號」等品種. 臺灣種植稻米,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 後隨中國移民大量遷徙前來,帶來秈稻品種的稻種,而成為秈稻農業區域的一環;此種稻米在日治時期被稱為在來米〈即原有的本地秈米〉. 在臺灣的環境中,可一年兩收,甚至少部分地域內並可有三熟,長期以來成為銷往中國地區的重要糧食及經濟作物. 但在日治時期,臺灣在來米的口感並不合習慣粳米的日本人之口味,臺灣總督府農業試驗所因此引進日本本土品種粳米,經過多次試驗改良研究後,磯永吉技士於1922年培植出成功的新品種. 1926年,由伊澤多喜男總督在...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38069baad007aa1593db9d2e3927cb95 26d86c14b632baf63743342223771fbf768279e4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