甌繡

ㄒㄧㄡˋ

ōu xiù

解釋

浙江溫州一帶所出產的刺繡。以構圖精練、紋理分明、色彩光亮為特色。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甌繡,浙江溫州的地方傳統藝術,中國十大名繡之一,由中國傳統刺繡發展而來. 甌繡始於一千多年前的唐代錦衣. 興盛於明清時期,當時多用於廟宇中的刺繡花紋. 毛竹颳去青皮,通過分層開片,煮熟抽絲,編織成竹簾,然後用顏料或綵線在上面製成花鳥、山水、人物等作品,所以也稱作“畫簾”. *清咸豐三年(1853年),溫州開始設有專業繡鋪. *民國五年1916年,溫州設立刺繡局,溫州城區府前街、五馬街、打鑼 橋等處,均設有刺繡社. 早期工藝美術家蔡墨笑、金靜芝的刺繡作品,曾在巴拿馬、加拿大和美國展出. *1922年,溫州刺繡藝人林森友改進甌繡生產,此後甌繡成爲供欣賞的藝術品.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1949年溫州城區成立溫州市刺繡社 ,廣羅人才,擴大生產,具一定規模. *1957年,名畫家蘇昧朔先生開始爲甌繡設計人物繡像. *1960年,溫州承接國家級禮品任務,專制精品,甌繡成爲高層次的藝術品. *中國文化大革命期間,甌繡開始日趨衰落. *1979年,溫州匝繡廠職工用彩色絲線100多種,針法20多種,繡成高1米、寬4米巨幅繡品《紅樓夢·十二金釵圖》,造型生動,堪稱甌繡代表作. ...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7ed84dfbd62e74fd471b68ec7c08df38 2569ba3772ccd7696baba9ea48200f2e7ac6832b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