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ㄧㄣˇㄩㄥˋ

yǐn yòng

解釋

言論及文章中援用古書典故、名人格言以及俗語等的修辭法。用以加強言論的說服力。如羅家倫〈運動家的風度〉文中「有風度的運動家,要有服輸的精神。『君子不怨天,不尤人。』運動家正是這種君子。」引用「君子不怨天,不尤人」來加強「服輸的精神」的論點。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1.任用。《後漢書.卷六七.黨錮傳.李膺傳》:「故引用天下名士,乃以膺為長樂少府。」《大宋宣和遺事.元集》:「話說宋朝失政,國喪家亡,禍根起於王安石引用婿蔡卞及姻黨蔡京在朝,陷害忠良。」

2.言論及文章中援用古書典故、名人格言以及俗語等等,稱為「引用」。是一種訴之於權威或訴之於大眾的修辭法。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引用是修辭手法的一種,援用名人的話,或名人的事、物、詩文、典故、寓言、成語、俗語、格言、諺語等,來支持作者的立場,以達到證明和加強自己所說的理論,讓文章的內容更為充實 . 引用是一種訴諸權威或大眾的修辭法. 利用一般人對於權威的崇拜及大眾意見的尊重,以藉此加強言論的真實性、說理性、表現力及說服力,藉此收到言簡意賅的表達效果. 除此之外,引用修辭還有節省文辭的功能,因為引用前人千錘百鍊的文字,或大家比較熟悉的名言,勝過自己用十倍篇幅所能表達言論的效果 . 引用修辭依內容來源的出處分類,可以分為明引和暗引兩種. 明白告知讀者所引的話出自何處,稱為「明引」. 例如: *「愛迪生說:『成功是靠一分天才,九十九分的努力. 但是有時候那一分天才,比九十九分努力還要重要. 』表示出天才般的天賦有多重要. 」 *「治生之道,莫尚乎勤,故邵子云:『一日之計在於晨,一歲之計在於春,一生之計在於勤. 』言雖近而旨則遠矣. 」(李文炤《勤訓》) *「宋代歐陽修則雲:『最佳讀書時間,乃為三上:即枕上、馬上、廁上. 』」(劉真《論讀書》) *「曾文正公說:『作人從早起起. 』因為這是每人每日所做的第一件. 」...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3b61c966c812fd61ee56d86871376f0b 23c0e102a0ae1ce0d113b5541fb080146541e238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