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氏盤

ㄙㄢˇㄕˋㄆㄢˊ

sǎn shì pán

解釋

西周後期散氏之盤,腹中有銘,十九行三百五十七字,記載有關散、矢兩國間和戰割地的事,為我國古銅器中著稱者,今藏於我國故宮博物院。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散氏盤也稱散盤,是西周厲王年間以塊笵法鑄造的青銅器皿,腹內鑄有357字金文,是中國最早的土地契約, 書體也開草篆之先,佔碑學體系重要位置,為晚清「四大國寶」之一,現收藏於 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散氏盤高20.6公分,腹深9.8公分,口徑54.6公分,盤底直徑41.4公分,重21.312公斤,盤附雙耳,盤腹飾有夔紋及獸首,高圈足上則為獸面紋飾. 散氏盤腹內鑄有19行,357字銘文,記載夨(音“側”)國侵略散國的田邑,後來議和,夨國割田地賠償散國. 和議時,夨國派15名官員進行土地的交割事務,散國由10名官員來接收,在周天子派來的史正仲農監交之下,兩諸侯國訂立協約,成立交田的正式契約,田界契約內容便鑄刻銘文於盤內,成為宗邦重器. 其隸定如下: 散國約位於陝西寶雞鳳翔一帶,西北方與夨國為鄰. 由散氏盤銘文的人物推知,此盤的鑄作年代約在周厲王時期. 根據清朝張廷濟《清儀閣題跋》、陳介祺《簠齋積古金文》等資料,散氏盤於康熙年間在陝西鳳翔出土, 經多人收藏之後,於嘉慶十四年(1809年),清仁宗50歲壽辰之際,由江南鹽運使阿林保進貢內務府. 經由內務府著名金石學家阮元鑑定爲西周時...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d3fcafed29a605f5c6bdee68f701aac6 2367866a6c280f837a6a870820375ba3ffb50147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