蚍蜉撼樹

ㄆㄧˊㄈㄨˊㄏㄢˋㄕㄨˋ

pí fú hàn shù

解釋

比喻不自量力。妄想以一己之力改造全世界,無異是蚍蜉撼樹,不自量力。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比喻不自量力。參見「蚍蜉撼大樹」條。《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上》:「有人詠一首詩道:『北漢劉崇敢伐喪,蚍蜉撼樹不知量。天戈一指士爭奮,鼠竄狼奔返晉陽。』」

相似詞

相反詞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蚍蜉,一種大蟻。「蚍蜉撼樹」指大螞蟻妄圖以自我之力去搖動大樹。比喻不自量力。※#語或本唐.韓愈〈調張籍〉詩。△「螳臂當車」

典源

※#唐.韓愈〈調張籍〉詩(據《全唐詩.卷三四○.韓愈》引)1>李杜2>文章在,光燄萬丈長。不知群兒愚,那用故謗傷。蚍蜉3>撼大樹,可笑不自量4>。伊我生其後,舉頸遙相望。夜夢多見之,晝思反微茫。徒觀斧鑿痕,不矚治水航。想當施手時,巨刃磨天揚。垠崖劃崩豁,乾坤擺雷硠。惟此兩夫子,家居率荒涼。帝欲長吟哦,故遣起且僵。翦翎送籠中,使看百鳥翔。平生千萬篇,金薤垂琳琅。仙官敕六丁,雷電下取將。流落人間者,太山一毫芒。我願生兩翅,捕逐出八荒。精誠忽交通,百怪入我腸。刺手拔鯨牙,舉瓢酌天漿。騰身跨汗漫,不著織女襄。顧語地上友,經營無太忙!乞君飛霞佩,與我高頡頏。〔注解〕(1)典故或見於唐.拾得〈詩〉。(2)李杜:指李白、杜甫。李白(西元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家居四川綿州,唐代詩人。個性率真豪放,嗜酒好遊,其詩高妙清逸,世稱「詩仙」。杜甫(西元712∼770),字子美,號少陵,河南鞏縣人。唐代詩人,有「詩聖」之稱。其詩博大雄渾,千態萬狀,不僅慨嘆自己遭時不遇,亦反映出當時的社會動亂形態,故有「詩史」之名。(3)蚍蜉:音ㄆ|ˊㄈㄨˊ,一種大蟻。(4)不自量:指不知衡量自己的力量。〔參考資料〕唐.拾得〈詩〉(據《全唐詩.卷八○七.拾得》引)我見頑鈍人,燈心柱須彌。蟻子齧大樹,焉知氣力微。學咬兩莖菜,言與祖師齊。火急求懺悔,從今輒莫迷。

典故說明

韓愈,唐河陽人。通六經百家之學,一生推崇儒家而排斥佛老,為古文大家,後世治古文者多所取法。在中唐時期,李白和杜甫的詩並不被重視,還有人詆毀他們的作品,韓愈並不苟同,於是寫了這首〈調張籍〉詩給好友張籍,詩中充分表現出對李白和杜甫作品的傾慕之情。其中「李杜文章在,光燄萬丈長。不知群兒愚,那用故謗傷。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等句,更是直接給予李白、杜甫最高的評價。認為李杜作品成就優異,那些企圖詆毀李杜的人,就像是螞蟻妄想以一己之力搖動大樹,這是多麼可笑,多麼不自量力。後來「蚍蜉撼樹」這句成語,就從詩中「蚍蜉撼大樹」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不自量力。

書證

01.《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上》:「有人詠一首詩道:『北漢劉崇敢伐喪,蚍蜉撼樹不知量。天戈一指士爭奮,鼠竄狼奔返晉陽。』」02.《續傳燈錄.卷一六.吉州禾山德普禪師》:「圭峰清涼國師所印可,汝敢雌黃!蚍蜉撼樹,汝今是矣。」03.清.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卷一三.史通》:「要之蚍蜉撼樹,言匪由衷,柳翳隱形,志在避禍,千載之下,必有心知其意而莫逆者。」04.《花月痕》第一回:「蚍蜉撼樹學究高談,花月留痕稗官獻技。」05.《飛龍全傳》第四八回:「北漢勤兵因伐喪,蚍蜉撼樹不知量。旌旗一指兵爭奪,鼠竄狼奔過晉陽。」06.清.何文煥〈歷代詩話考索〉:「若前明晦伯元瑞之於升菴,各挾己見,所論又未盡允確,難免蚍蜉撼樹之譏。」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比喻不自量力。

【使用類別】用在「極為困難」的表述上。

【例句】<01>儒家學說自有長處,不是他蚍蜉撼樹所能動搖的。<02>他這種蚍蜉撼樹的舉動,對事情的發展,產生不了作用。<03>推動這種事,我明知像蚍蜉撼樹,但責任在身,不得不爾。<04>就憑他們幾個人就妄想整垮公司,真可謂蚍蜉撼樹,不自量力。<05>單靠幾篇社論要扭轉這股邪風,正有如蚍蜉撼樹,起不了作用的。<06>這事已勢不可遏,任何想阻擋它的人都將如螳臂當車、蚍蜉撼樹。<07>他妄想以個人的力量阻擋我的宏圖大業,真是蚍蜉撼樹,可笑之極。

相似詞

相反詞

成語典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e302ecb1ef680f29cf341081d68f559e 20bd1a6f1c80c579da768bccb0ad11a55234ef72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