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粥

ㄌㄚˋㄅㄚㄓㄡ

là bā zhōu

解釋

臘八日時,用雜米豆果所煮成的稀飯。起源於佛教,傳說釋迦牟尼在這一天成道,因此佛教寺院每逢這一天煮粥供佛,後通行於民間。臘八時,媽媽總會用紅豆、桂圓、花生等米果熬成臘八粥,讓我們嚐嚐。 △佛粥、福德粥、福壽粥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臘八日時,用雜米豆果所煮成的稀飯。起源於佛教,傳說釋迦牟尼在這一天成道,因此佛教寺院每逢這一天煮粥供佛,後通行於民間。宋.吳自牧《夢粱錄.卷六.十二月》:「此月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等寺,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十二月》:「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江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也稱為「佛粥」、「福德粥」、「福壽粥」。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臘八粥,又稱佛粥,是一種在臘八節用由多種食材熬製的粥,因應材料不同又有「八寶粥」、「七寶粥」、「五味粥」等名稱. 中國民間傳說來自天竺 . 南宋文人周密撰《武林舊事》說:“用胡桃、松子、乳覃、柿、慄之類作粥,謂之臘八粥”. 臘八喝臘八粥的習俗主要流傳於中國北方,一些大的寺廟也會舍粥施膳. 漢地相傳農曆十二月初八這一天是世尊釋迦牟尼佛佛成道日 ,四大天王從天上來到人間,分別以內裝有八寶飯的金、銀、琉璃、瑪瑙等缽供養世尊,世尊欣然接受後將四缽合而為一. 為了紀唸佛陀成道,一些佛教寺院會在這天煮粥供佛,並分送十方善信. 而這天(農曆十二月初八)習俗上又稱「臘八節」(或稱「法寶節」). 唐宋盛行臘八食粥的風俗,北宋孟元老著《東京夢華錄》記載:「初八日,街巷中有僧尼三五人,作隊唸佛……諸大寺作浴佛會,並送七寶五味粥與門徒,謂之臘八粥. 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雜料煮粥而食也. 」 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也說到:「十二月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各寺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亦名佛粥. 」 清朝時,民間百姓準備臘八粥祭祀祖先,分贈親友,以示祝福,又效彷彿門施粥送福,特地送給窮苦人家;喫臘八粥更是宮廷盛事...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7da6991004f3bc81ad0a0133be825d6c 206e4dd1323ec62bd03a2212fafa1e28777fc3dc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