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著

ㄨˊㄓㄨㄛˊ

wú zhuó

解釋

1.沒有著落。如:「事情無著」。唐.韋莊〈出關〉詩:「危時祇合身無著,白日那堪事有涯。」

2.人名。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創立者之一。生於印度三、四世紀間(西元2903~360?)。曾在那爛陀寺住過十二年,後卒於王舍城。無著綜合印度三世紀前的大乘教法,成立唯識無境的理論及菩薩道的修行方法。其教法深刻的影響印度、中國、西藏的佛教思想和修行。

3.對世間的苦樂和不苦不樂的經驗都沒有貪戀。《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悟此法者即是無念、無憶、無著、不起誑妄。」

4.佛教四果之一。指證悟無我,不再隨入生死輪迴的聖者境界。《出三藏記集》卷一:「舊經無著果,新經阿羅漢。」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無著(असङ्ग,;藏語:thogs med),著是執着的着. 音譯為阿僧伽,阿僧佉,北印度犍陀羅人,約生活於公元4世紀,古代印度佛教高僧,在化地部(或說一切有部)出家,為印度瑜伽行唯識學派(即印度唯識宗)創始人. 在整個佛教歷史中擁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藏地,與其弟世親為佛教的二勝六莊嚴之一. 無著為婆羅門種姓,出身健馱邏國,自小受完整婆羅門經典教育,但受到佛教影響,於化地部(或說一切有部)出家為僧 ,修行空觀,意猶未安. 於是無著於阿緰闍城(Ayodhyā)入定往兜率天詢問彌勒,得其教導悟入大乘 ,成為龍樹菩薩之後印度佛教史上重要的論師之一. *彌勒菩薩 *世親菩薩 瑜伽行唯識學派說無著經由禪定,上升至兜率天親自從學於彌勒菩薩,從彌勒處得到「慈氏五論」(偈頌體),並傳述後世 . 《大唐西域記》卷五:「無著菩薩,夜昇天宮,於慈氏菩薩所受《瑜伽師地論》、《莊嚴大乘經論》、《中邊分別論》等,晝為大眾講宣妙理. 」 承襲印度唯識學的法相宗,以此五論為: * 《瑜伽師地論》(西藏傳說無著造論) * 《分別瑜伽論》(未譯出) * 《大乘經莊嚴論頌》(長行釋文世親造或無著...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d26078324bd96f63c02bf318b686fc80 204b4b2cb0d377c70f63ace90c1774c7f66c8e09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