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ǒu gǒng
梁柱間的銜接結構。在立柱與橫梁交接處的弓形木叫栱,栱與栱之間的木塊為斗。功能在增加梁的承重量,且可使屋簷向外伸展翹起,為中國傳統建築的特色之一。例這座廟宇的斗栱上有精緻的雕刻和彩繪,非常具有特色。 △枓(ㄉㄡˇ)栱 ◎
梁柱間的銜接結構。在立柱與橫梁交接處的弓形木叫栱,栱與栱之間的木塊為斗。功能在增加梁的承重量,且可使屋簷向外伸展翹起,為中國傳統建築的特色之一。如:「這座廟宇的斗栱上有精緻的雕刻和彩繪,非常具有特色。」也稱為「枓栱」。
斗栱,又稱 、枓 、鬥科、欂櫨、鋪作 、蓮花托、牌科,朝鮮半島又稱 包(공포、栱包),日本稱為(くみもの、組み物),是東亞木構架建築結構的關鍵性部件,建築屋檐的荷載經斗栱傳遞到立柱. 斗栱又有一定的裝飾作用,是東亞古典建築顯著特徵之一. 目前,關於斗栱的前身和產生過程,主要有三種說法:1、由井榦結構(一種不用立柱和大梁的房屋結構)變化而成2、由挑梁變化而成;3、由擎檐柱演化爲託挑梁的斜撐,再演化成斗栱.最早的斗栱形象見於戰國崖墓、石室、石闕、冥器、壁畫等. 這種斗栱外形簡單,主要是陶製的,由十字部件交叉疊成,外觀比較粗糙,主要起承重作用,而非裝飾作用. 現存實物有四川省綿陽市梓潼縣漢代石闕一斗三升斗栱,和四川雅安市後漢高頤墓闕一斗二升斗栱 . 這種形式的斗栱後傳入日本,可見於奈良飛鳥時代法隆寺 . 漢代時,斗栱仍然基本沒有裝飾作用,設計簡單、粗糙. 這一時期,斗栱稱爲“欂櫨”. 但是,斗栱由戰國時期的一層演變爲多層. 這樣,不同建築的斗栱結構間就會由一定差異,建築師可以依據建築的體量、屋檐的長度等,自己設計斗栱的層數等. 不過,此時期的斗栱樣式依然較爲單一. 北魏...閱讀更多
MD5 | SHA1 |
---|---|
6f522f5e282474766d2ca2bc2464f8ee | 1f35c54f331745ccdbb43b5cf2d3245b360f5e35 |
什麼是雜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