郿鄠

ㄇㄟˊㄏㄨˋ

méi hù

解釋

流行於陝西、山西、甘肅的地方戲劇。由郿縣(今眉縣)、鄠縣(今戶縣)的山歌、小調、童謠發展而成。一說淵源於元明北曲。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郿鄠,或稱“迷糊”、「迷胡」、“曲子戲”、“弦子戲”,是陝西省的主要戲曲劇種之一. 盛行於關中,而山西、河南、湖北、四川、甘肅和寧夏等部分地區也有流行. 因最早流行於郿縣和鄠縣兩地而得名,屬秦腔派系. 郿縣和鄠縣一帶位於秦嶺太白山麓,自古盛行民間歌曲,郿鄠曲起源於這些民間歌謠,古稱“清曲調”,在華陰和華縣一帶逐步發展爲戲曲. 郿鄠在關中分爲東西兩路,關於東路郿鄠,流傳有“同州的梆子合陽的線(指吊線木偶),二華的郿鄠天下傳”的說法. 清朝乾隆年間,隨着秦腔等各地戲曲藝術的發展,郿鄠逐漸被搬上了舞臺,形成了一定數目的劇目. 在演唱形式上仍保留有地攤演唱的曲藝形式. 其唱本多爲摺子戲,如《女寡婦驗田》、《古城會》、《皇姑出家》等,常常是一唱到底,很少口白. 舞臺演出形式的劇目則既有如同《反大同》、《火焰駒》等的大型本戲,又有如《張連賣布》、《兩親家打架》、《杜十娘》等摺子戲,有白有唱、有表演,曲牌選用比較自由. 郿鄠的伴奏樂器以三絃爲主,板胡和海笛相輔. 唱腔較秦腔委婉細膩,優美動聽,富於表現深沉、悽楚和悲痛. 戲曲服飾簡樸,化妝粗線條. 表演動作真實、生活化. 整體風格較爲現代. 郿...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a1315ffac5ce7bcc9d3dcb4ca07f8a7a 1ebd93d9cd0ea9270d7547a60f71065d3b5ad4c5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