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

ㄍㄢˇ

gǎn zhī

解釋

1.感激知遇。唐.李商隱〈為滎陽公上西川李相公狀〉:「空吟風水,感知懷戀。」

2.外在客觀的環境或事物,通過感官接收,所引發的感覺與知覺反應。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感知或知覺(Perception)是外界刺激作用於感官時,腦對外界的整體的看法和理解,爲我們對外界的感官信息進行組織和解釋. 在認知科學中,也可看作一組程序,包括獲取信息、理解信息、篩選信息、組織信息. 與感覺不同,知覺反映的是由對象的各樣屬性及關係構成的整體. 知覺研究的早期理論有赫姆霍茲的無意識推理,和格式塔學派的完形心理學. 20世紀70年代,詹姆斯·吉布森提出了一個很有影響的生態光學理論,強調環境對知覺的作用. 知覺有這樣幾個特性:整體性、恆常性、意義性、選擇性,知覺適應. 整體性是指我們對物體整體的認識通常要快於對局部的認識. 恆常性是指儘管作用於我們感官的刺激在不斷的變化,我們所知覺到的物體卻保持着相當程度的穩定性. 意義性是我們對事物的知覺通常是和我們賦予它的意義聯繫在一起的. 選擇性是我們在觀察兩歧圖形時常常會在不同的兩個圖形知覺中來回轉換,這說明知覺過程中存在着競爭. 知覺適應是指在刺激輸入變化的情況下,我們仍然能夠調整知覺返回到原來的狀態. 知覺如何把各個元素整合爲一個整體,格式塔學派提出了幾條知覺組織的規律:相鄰律、相似律和共同命運原則. 現在的心理學認...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15944350353a3fa05c609e581df9784c 1ccc9bf6f98624ee3191fda929ddbe8d888c74d3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