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紹升

ㄆㄥˊㄕㄠˋㄕㄥ

péng shào shēng

解釋

人名。字允初,號尺木,又號知歸子及二林居士,際清是他受菩薩戒的法名。江蘇長洲縣人。清代著名的居士。乾隆三十四年進士及第,授縣官,辭不就。因結識羅有高與閱讀明朝高僧紫柏的全集,受到感動而歸心佛法,尤深信淨土。他在淨土教義上除蓮池外,最推重省庵。平日常閉關念佛,發願迴向。著有《一行居士集》、《居士傳》、《阿彌陀經約論》、《一乘決疑論》等。對清代淨土信仰的推展有重要的影響。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彭紹升,字允初,號尺木,又號二林居士,法名際清. 江蘇長洲(今蘇州)人. 二十二歲舉進士,不任官. 少喜陸王心學,後學道教不契,三年無成. 又讀憨山、紫柏、蓮池之書,轉信佛教,精讀大乘、小乘經論. 後信仰淨土宗,主張儒佛一致. 建唸佛道場,設放生會. 紹升原本服膺陸王心學,貶抑程、朱,認為程朱理學遠離聖人之學. 又認為王陽明之致良知是聖人之學,但陽明後學卻異於聖人之道. 他說:「後之學王子者,吾異焉. 言知不必良,言良知不必致. 知而不必良,則不善不可得而去也;良知而不必致,則無不善者不可得而復也. 此其所以異於聖人之學也!」 故紹升主張性善,認為知必良,反對陽明後學「知不必良」、「良知不必致」的論點,顯示他認為性善才符合聖人之說,相信這也是他後來學佛,鍾情華嚴經的理由之一. 紹升家世顯赫,曾祖彭定求康熙十五年(1676年)狀元,曾任國子監司業. 父彭啟豐雍正五年(1727年)狀元,官至兵部尚書. 著名佛教居士彭希涑為紹升之姪|從子. 紹升十八歲時,與兄彭紹觀同年會試登第,卻引疾未參加殿試. 十九歲習詩,二十歲習古文,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二十二歲殿試位列二...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fd827698920ccdb367a720b5e2608fb5 1ccae7935bd2592ce8e80fd897728d9ba45821a5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