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nuó wǔ
古時祭祀儺神時跳的舞。目的在於驅鬼逐疫。舞者頭戴面具,手執兵器,表現驅鬼捉鬼的內容。
儺舞最初是儺|儺祭中的儀式舞蹈,後來發展爲娛神兼娛人的民間舞蹈. 儺起源於中原地區黃河流域原始先民的圖騰崇拜和原始宗教活動,一般認為形成於夏商時代. 也有學者認為,龍山文化時期甚至仰韶文化時期就已經存在了. 古文字學家於省吾在殷墟甲骨文卜辭中發現關於儺祭的記載,表明儺在當時已經形成一種獨具特色的文化了. 儺發展到漢代內容更加豐富,主要包括儺祭、儺舞、儺戲、儺儀、儺藝、儺鼓、儺雜技、儺面具等,雖然表現形式多樣,但主要功能和宗旨都是驅鬼除役、禳災納吉、保佑平安、祈禱福瑞. 儺舞在中國廣泛流行於江西、湖南、湖北、貴州、安徽、山東等地,在儺舞的基礎上,後又發展出了儺戲. 中國兩漢時期,每年在除夕、春節之時,宮廷中都要表演大武儺,以驅逐瘟疫與惡鬼. 大武儺由數百人組成的趕鬼隊伍表演,其中領頭的舞者叫方相,他頭戴儺面具,身穿玄黑色的上衣,下面繫著朱紅色的圍裙,手掌上蒙著鹿皮,一手拿著長戈,一手拿著盾牌,一邊舞蹈一邊帶領著隊伍前進. 緊跟其後的是扮演十二神獸的舞者們,他們分別戴著甲作、巰胃、雄伯、騰簡、攬諸、伯奇、強梁、祖明、委隨、錯斷、窮奇、騰根這十二個上古神獸的面具,手中也要持武器不停地揮舞,表...閱讀更多
MD5 | SHA1 |
---|---|
14288854da0fa0934f4319b79b6c471d | 1afe08d4df980b34a30eb1d0e144ee9318f199f0 |
什麼是雜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