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首 部首以外筆畫 總筆畫
9 15

ㄏㄨㄤˊ

huáng

解釋

節肢動物門昆蟲綱直翅目科動物的通稱,約有五千多種。觸角為絲狀或劍狀,口器為咀嚼式,前翅革質,後翅膜質半透明。後足強有力,善跳躍,具後足腿節,內側有一排乳頭狀突起,與前翅基部徑脈相互摩擦而發音,聽覺器位於第一腹節兩側。植食性,尤嗜食禾本科植物。依其習性可分為遷移型及非遷移型兩類,遷移型的蟲會因食物、生活習性、氣候等因素,體色由綠色或棕色轉變成黑褐色,成群遷移,啃食植物,造成災。臺灣常見的蟲有臺灣大、條背土、負、稻、稜等。 △蟲、蚱蜢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名]

昆蟲綱直翅目科動物的通稱。口器闊大,前翅黃褐色,後翅半透明,喜結群飛翔。後腳強而有力,善跳躍。種類繁多,以草食為生,少數會為害作物。俗稱為「蟲」。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蟲,是科,直翅目昆蟲. 全世界有超過10,000種. 分佈於全世界的熱帶、溫帶的草原和沙漠地區. 在生物學分類上,「蚱蜢」一詞可分指「菱科」和「短角科」的蟲;「菱科」又稱之為「蚱科」,而「短角科」則又稱之為「蜢科」. 蟲的起源,以及其某些種(有些可以長達十五公分)的滅絕,至今仍不明瞭. 蟲的後腿較爲發達,用後腿可以跳比身體長數十倍的距離. 蟲為不完全變態昆蟲,稚蟲和成蟲相似,只有翅膀有無的分別. 後翅為半透明. 一些種類的蟲翅膀退化變小,一些種類如菱已喪失飛行能力. 體色有綠色和褐色,與種類無關;是生活環境的保護色. 蟲口大、下巴發達,以植物葉片為食,蟲喜食蘆葦、稗、白茅、垂盆草及蒿類植物,蝦鬚草和海蓬子. 一些蟲種類是雜食性,也喫昆蟲屍體,甚至連同類的屍體都喫 . 一些種類的雄蟲會發出聲音吸引雌蟲,但是是以磨擦翅膀和後腿發出聲音,與蟋蟀用前翅的發音器官發音結構不同. 蟲的俗稱基本上有蚱蜢、短角蚱蜢、草蜢、螞蚱等數種,與螽斯長相相近. 因此在不同地區,坊間流傳不同辯別兩者的方法,例如「把蟲稱為蚱蜢,把螽斯稱為草蜢」、「把蟲稱為短角蚱蜢,...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7bd042b7e37e9bc44964db121575d91f 1af0d576d6ad2f53a048aef2ae38ebc39e9c0e4e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