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君側

ㄑㄧㄥㄐㄩㄣㄘㄜˋ

qīng jūn cè

解釋

語本《公羊傳.定公十二年》:「晉趙鞅取晉陽之甲,以逐荀寅與士吉射。荀寅與士吉射者,曷為者也?君側之惡人也。此逐君側之惡人。」指清除君王身旁的奸臣小人。唐.李商隱〈有感詩〉二首之二:「古有清君側,今非乏老成。」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清君側是古代漢字文化圈的一個政治性名詞,其主要涵義為肅清君主身邊反逆之臣. 多爲擁護君主,反對權臣之意,但多被叛臣用來藉機篡奪君位. 歷史上第一次著名的清君側是西漢初年的七國之亂,當時起事的七國提出要“誅晁錯,清君側”,以晁錯為強化正當性的「亂臣賊子」. 但事後晁錯被殺後,戰事並未停止. 後唐閔帝時,李從珂任鳳翔節度使、石敬瑭任河東節度使,均擁重兵. 宰相朱弘昭、馮贇本以調動節度使的方式來分離軍權,但反而激起叛變. 934年李從珂以清君側為由攻入洛陽,後唐閔帝在逃往魏博途中被石敬瑭俘虜,最後被從珂所殺. 侯景之亂、安史之亂、後周代漢等最初也是以清君側名義發起. 另外,元朝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孛羅帖木兒也以“清君側”的名義,攻入大都. 明朝初年的靖難之役,燕王朱棣打着“清君側”,殺齊泰、黃子澄的旗號攻入國都應天府,最終自己奪取了皇位. 1645年(清順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南明寧南侯左良玉以“清君側”為名,統兵八十萬,欲討弘光朝馬士英、阮大鋮. 1964年1月21日,中華民國陸軍裝甲兵副司令(時任代理司令)趙志華少將在臺灣省新竹縣湖口鄉裝甲兵基地試圖發動兵變“...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8e234d044c8bd6836f908a9dbb3eac74 173bec3ce8df59781d02600e6048c882b70963b0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