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牢

ㄊㄞˋㄌㄠˊ

tài láo

解釋

1.古代祭祀天地,以牛、羊、豬三牲具備為太牢,以示尊崇之意。漢.王充《論衡.自紀》:「且禮有所不待,事有所不須。斷決知辜,不必皋陶;調和葵韭,不俟狄牙;閭巷之樂,不用韶武;里母之祀,不待太牢。」《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軻傳》:「太子日造門下,供太牢具。」

2.牛的別名。《大戴禮記.曾子天圓》:「諸侯之祭,牛,曰太牢。」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太牢爲中國古代祭祀使用的犧牲——六牲 的最高規格,一般是指全牛一隻,清代以後指牛肉、羊肉、豬肉. 古時只有天子可以使用,主要用於祭天. *太指的是大. *牢之意是指在祭祀之前將牲畜圈養起來,有牢困的意思, 故「大牢」或「太牢」亦可為「牛」的代稱. 據《禮記》記載:周朝太牢最早只能是天子祭祀時使用,但春秋時期,因天子勢弱,諸侯勢強,一些諸侯也越制使用. 太牢一般是指一隻活全牛,而少牢則是大夫祭祀所用,一般是指活全羊,而士紳只能使用饋食,也就是用一頭活全豬. 一般來說使用太牢的情況只有在天子祭祀上帝、配帝 、五帝、日月 時才能使用,可見其規格之高. 《禮記》中對於祭祀用的器皿,亦根據祭祀者的身分給予詳細的規定,不得越制,例如:周天子可以使用九鼎八簋九俎二十六豆,諸侯七鼎六簋七俎十六豆,大夫五鼎四簋五俎八或六豆,士三鼎二簋三俎,而一般百姓則嚴禁用鼎. 所以春秋時期孔子周遊列國時看到有的諸侯使用九鼎,有些大夫使用七鼎,便感嘆說:“禮崩樂壞”. 從西漢到明朝,太牢一般都是指一頭活全牛 ,清代對祭品等級進行了進一步的劃分,將太牢定爲第三等規格,用牛、羊、豬三種肉來代表,無需全牲....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a711a7f96304da758a9a5e32c0119a5c 134ce01166256f42e7899110213329f5cfad63c6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