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鼓

ㄌㄧㄥˊㄍㄨˇ

líng gǔ

解釋

樂器名。屬於打擊樂器。在圓形木框的一面,蒙上羊皮或驢皮等,木框的周圍嵌繫著銅、鐵製成的小鐃鈸,藉著敲打皮面、磨擦或搖動木框而帶動鐃鈸,發出輕快而熱鬧的聲響。多用於歌唱、舞蹈伴奏或器樂合奏等。音樂課時老師指導我們練習鈴鼓,一手平拿鈴鼓,一手用掌緣輕敲跟搖晃,不管摩擦、旋轉、震動,都會發出聲音,同學們都興致勃勃。 ◎

國語辭典簡編本

解釋

樂器名,打擊樂器。在圓形木框的一面,傳統蒙上羊皮或驢皮,木框的周圍嵌繫若干銅、鐵製成的小鐃鈸,藉著敲打皮面、磨擦或搖動木框而帶動鐃鈸,發出輕快明亮且熱鬧的聲響。為英語Tambourine的意譯。多用於歌唱、舞蹈伴奏或器樂合奏等。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鈴鼓(Tambourine),亦可稱為搖鼓. 鼓框為圓形,直徑由8吋至14吋不等,以木或金屬製造,並且鑲有多組金屬片. 當敲打樂器時,同時令金屬片互相撞擊而發出近以馬鈴的聲音,因而得名. 鈴鼓的其中一邊鼓面可以模上鼓膜. 鼓膜主要由動物皮(羊皮或牛皮)所做成. 有關鈴鼓的起源已經無法考查,但在中亞、中歐一帶,以至葡萄牙及印度的歷史文獻或出土文物中,可以證明這些地區數百年前已經有類似鈴鼓的樂器流傳. 而英文 tambourine 一詞則源自法文 tambourin,指的是當時一種在古羅馬時期普羅旺斯已留存下來的一種長而窄身的鼓. tambour一字則源於阿拉伯語的「鼓」(tunbur),再加上字尾以表示其體積細小. 鈴鼓有很多種的演奏方法. 而每種方法所製造出來的聲響亦不同. 最常使用的方法是一手持鼓框,另一手則拍打樂器的鼓皮或鼓框. 亦可將鈴鼓固定在樂器夾鉗內,再以雙手或鼓棍敲打發聲. 演奏急速的節奏時,亦可利把鈴鼓置於手和大腿之間,便能在短時間內擊出較多的次數. 滾奏能令金屬片不停地撞擊而產生連續的聲響. 方法是手持鈴鼓,利用手腕的前後擺動來搖動鈴鼓,帶動金屬片相...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251f4ba78468fce967d0a570fbaaf20a 12a6359875024dc7dabcbbe61ee04603cfa70518
什麼是雜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