夔紋

ㄎㄨㄟˊㄨㄣˊ

kuí wén

解釋

一種盛行於商和西周前期的青銅器紋飾。夔是傳說中一種近似龍的動物,多為一角、一足、口張開、尾上卷。有的夔紋已發展為幾何圖形化的裝飾。

重編國語辭典

解釋

夔紋是東亞古代的一種裝飾紋樣,常見於青銅器、陶器、漆器及玉器之上. 夔紋展示的是夔的紋飾. 根據《說文解字》的記載,夔猶如一隻只有一條腳的龍. 作為器具紋飾時,夔紋多為平面圖,夔的頭部向左或向右,有一條腿、一隻角、一把張開來的口和一條捲起來的尾巴. 商朝的夔多為單獨紋樣,周代的夔則多為二方連續紋樣. 夔紋在青銅時代最為普遍,商朝的器具上就常出現. 西周早期的利簋的圈足、西周厲王年間(約前857年-前842年,夏商周斷代工程作前877年-前841年)的散氏盤的盤腹都飾有夔紋. 及至漢代,陶器上仍時見夔紋紋飾. *夔 ...閱讀更多

中文維基百科

相關詞

你最近的查詢

只有你看得到
已停用 啟用查詢紀錄
  • Loading...
沒有紀錄
MD5 SHA1
62d8df5df4b19bd8f2c7fd7eda980a35 11ada853beda8f1d6fc78c2593382ff7f45412fe
什麼是雜湊